(三) 大学生假期中时间自由支配空间其实不大:
有些大学生学期中、假期中都有“打工”、“实习”、“国考、证照和升学(考研)补习”或是基于人力需要必须分担家计等,所以时间上的支配、规划相当困难,也不是能够说出门就出门。台湾经济景气差,社会就业环境不佳,大学生危机意识加重,大学生不敢轻易放弃目前的任何与将来进入社会后的工作连结关系,虽然仅只是一种对未来的期待,但仍是大学生心中的难以释放的压力。
(四) “旅游目的”不能只是纯观光:
影响大学生到中国大陆旅游意愿的因素中,比较突出的是“旅游目的”。也就是说,如果只是单纯观光的话,学生认为这一生什么时候都可以去,根本不急;但是,如果“旅游目的”包含了与对岸大学生的交流、民间社会的对话,在大学就读的这个人生阶段就显得十分有意义了,因为从中可以对照彼此的不同,宽阔视野、砥砺自己!
(五) 从休闲的角度来看期待中国大陆开发“定点旅游”
一般大学生对于出国旅游都非常向往,但不一定是到中国大陆去,如果能够排除经济上的考量,大学生对于东南亚的浪漫海岛度假、欧洲的异国情调和日本的温泉美食等“定点旅游”,从休闲的角度来看,会比到中国大陆一站接着一站的奔波更令人着迷。这是针对旅游的形式来说的,也就是有人比较偏好“定点旅游”,而不喜欢一路赶路下去这种形式的走马看花。
二、大学生去过中国大陆旅游者的真实经验一位曾经在就读专科时期参加过前去安徽一项大学生交流活动的护理系女同学说:其他同学所说的中国大陆的旅游大环境问题,像是“厕所不洁与不足”、“室内或车厢内抽烟”、“公共场所嗓门太大”、“排队喜欢插队”、“充斥黑心商品”等民风问题确实是有的,但是我们台湾自己也有,理论上不应该构成不去中国大陆旅游的因素,但这是一个在台湾青年心目中已然普遍成立的相当负面形象,大家应该正视。其实,中国大陆至少在旅游动线上,公卫环境问题不大,更别提大城市的进步;但是,城乡差距很大也是一个事实,不像台湾小,有个差距不大的整体表现。这位女同学说:“这一切,只有亲去过的人,才能感受印象与实际的发展情况并不一样!”
另外,这位女同学特别指出,到合肥大学交流的时候,看到图书馆中座无虚席,对大陆大学生的用功勤奋,印象深刻。相较于此,台湾大学生通常比较安逸,虽然比较活泼,但是用功才是根本,这点心得是这位女同学自认此行的最大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