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返回顶部 关注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
您当前位置:评论 >社会评论 >浏览文章

中日撞船事件:放人之后的策略思考

2010-9-25 18:31:06中国承诺网已有0人评论 加入收藏
 

 中日之间有许多复杂的结构性议题都需要一个理性的框架。这些框架基本上都不以双方的共识为前提,也不以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为目标,而是以稳定长期氛围,留待中日关系最终调适完成为诉求,一如过去包括笔者在内的人士所倡导的中日共同研究历史小组,以及笔者现在倡导的钓鱼岛前沿“互信机制”的确立。


     但这些框架和机制却需要一个基本前提,即双方都必须回归理性;只要有一方强硬和非理性,那么一切就都无从谈起。


     中方强硬的基本目标以此次撞船事件为例,日方纵有一万个疑虑和担忧,但不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此事,而是将之提交日本国内法的司法程序,就是使矛盾激化的主要导火线;而且在中方不断升级的抗议之下,日方依然强硬如故,强调司法独立,并要求中方冷静对待。在这种情况下,中方将抗议从口头上升到实质性的物理举措,既为无奈之举,也是以强硬迫使日方返回理性的重要环节。  据香港媒体透露,1999年中日贸易在日本整体经济中的比较仅为9%,而到2009年则已经上升到将近21%;换言之,日本经济的逾五分之一依赖于中日贸易。中方持续的反制措施,终将引起日本企业界对其政府策略的不满;而一旦日本企业界反弹并开始对其内阁施加影响了,也就是菅直人内阁回归理性的时刻。


     现在的问题是:要求日本放人,显然不是中方此次强烈反制措施的终极目的;日本此次动用国内法,既然开了一个恶例,那么日本放人之后,如何斩断此次恶例的示范效应,才是未来中方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


     一般说来,作为东方民族的中日两国,高层领导人之间的私人情谊和沟通管道,往往是决定双方能否达成默契和共识的重要前提。但现在这些前提和管道似乎都不明显,尤其是日本目前缺乏有远见卓识的领导人,菅直人内阁对华倾向又较强硬,因此在尝试拓展“水下管道”的同时,以强硬促使日方回归理性,恐怕还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对日的基本基调。在这方面,依次设定的目标应有两个:一、迫日放弃否认钓鱼岛存在主权争议的立场;二、迫日放弃动用国内法处理类似争端的做法。


     以日方目前的认知和立场而言,显然不存在回应中方这两个要求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中方必须做好中日关系在短期内大幅倒退的思想准备,尤其切忌出现之前在处理与其他国家关系时的惯常现象,即几个月后,实质性问题一个没有解决,但双方往来却已悄然恢复。


     中日关系调适期的“互信机制”是终极追求目标,但建立这一“互信机制”的道路却必然伴随着适度的压力和强硬。

关键字:
作者:admin 来源:参考消息
0% (0)
0% (10)
上一篇: 郎咸平: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
下一篇:港媒:平潭岛欲成“小台湾”尚需时日
0
 
合作伙伴: 承诺返利商城 幸福联盟 百度搜索 谷歌搜索 今日新疆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