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尔街日报》称:“中国对重要矿产品市场的控制,使得美国军事理论家和政策制定者等开始担忧。他们担心对智能手机和智能炸弹等2l世纪高科技有重要作用的原材料会遭遇供应限制。”报道还说,这“可能会导致日本、美国和其他国家联合起来反对中国运用其全球贸易影响力来解决双边政治争端”。
对于西方出现的倾向性报道,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认为,中国就应该停止向一些对中国可能不友好的国家出口稀土,“这实际上是履行对一个国家安全防务的责任。” 韩晓平说,中国不是把资源当武器,而是不能把我们的资源变成别人的武器。实际上,美国和日本也一直把出口当成武器,只要他们怀疑某个产品可能会被用于军事用途,肯定就不会向中国出口。
西方媒体从稀土看到了中国多维度展示力量的方式,而这是以前西方经常使用的。美国《纽约时报》25日题为《新中国的三张脸》的文章称,在过去几天的新闻头条中,美国人惊叹中国展示其能量的方式。以前的中国在外交上仅仅是重申不干预他国内部事务的原则,而现在“世界第一次看到中国在对外政策上展现了强势、被动性进攻,以及软外交的多种手段。”
文章引述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江涌说,西方一直对中国实施科技和武器出口禁令,中国都默默承受了。中国对他们稍微强硬一点,西方就开始“惊诧”,开始渲染“中国威胁论“,这是毫无道理的,何况中国还没有对他们实行出口禁令。
江涌强调,每个国家都有处理本国资源的权利,怎样出口自己说了算,不受任何外来压力影响。实际上,将战略资源作为手段,很多国家都在这样做。他说,中国不会拿稀土当武器去压别国,而是作为一种博弈手段,根据国际竞争的态势,立足中国国家的利益,做出一个比较聪明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