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返回顶部 关注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
您当前位置:参考 >参考消息 >浏览文章

新媒:中国人应淡化诺贝尔文学奖

2010-10-11 12:09:50中国承诺网已有0人评论 加入收藏

三、汉语言文字是以单音节或词素为基础的语言文字,是一种富有诗性美的文字。一种优美的具象文字作品,翻译成抽象的拼音文字,不仅失去了汉字诗情画意的形态美,也失去了简约、凝练、细腻的音调美。如《红楼梦》中湘云和黛玉有句名对:“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寒”“冷”被作了精确细腻的划分。拼音文字要这样精确的区分是很难办到的。

 

辜鸿铭在名着《中国人的精神》中,就曾比较过包括杜甫、陈陶《陇西行》的古诗词和英文译文。他认为古诗词是“带着一种无法言说的优雅、高贵”,是最“简洁”的,是智慧的语言。这种简约性的智慧是拼音文字无法体现的。

 

四、即便是诗歌之外的汉语言文学作品,一旦转译往往就会损害文意或是影响阅读理解。如先秦诸子百家的散文,尤其是孟子、庄子、荀子的经典作品,因其整体节奏的优美和谐也往往难以转译。这些文字虽然过去两千多年了,今天读来仍然抑扬顿挫诗意盎然;而拼音文字即便是莎士比亚时代的作品,今天读来都佶屈聱牙。

 

甚至中国一些优美的现当代小说,如果翻译成了拼音文字,想必也神韵大失。只要读沈从文、老舍、柳青、孙犁、贾平凹等作家所构筑的民族地域色彩浓厚,富有美妙传神东方绘画美特征的作品,相信就会认同了。

 

由此可见,汉语言文字作品翻译成拼音文字,就必然降低了作品本身的艺术水准、艺术档次,这又怎么能反映出汉语作家作品的真实水平呢?屈原、李白、苏轼的伟大诗歌作品一经翻译,如果凭译本,他们最多算是三四流的诗人。

 

相反,一些外国诗人作家的作品,经过中国诗人作家的出色翻译,往往就能凭借汉语言文字诗性美的凸现而提升档次。这其中最着名的例子要数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一首普通诗作了。经鲁迅翻译加工,原本自由体作品变为语言工整而且有韵脚、琅琅上口的名篇了。还有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自白派”诗歌,就被诗人岛子和赵琼的翻译加工而声名鹊起。

 

基于上述原由,笔者认为中国人实在没有必要重视拼音文字作品语系的诺贝尔文学奖。因为这种文字本身无法表述汉语言文字作品的美妙、丰富和无比的深邃。笔者一向秉持人与人、国与国平等的原则,但是,就语言文字而言,像茶叶、瓷器都有差级一样。肯定语言文字的差级,不是轻蔑别的语言文字,而是出于对汉语言文字表现力的推崇而已。

 

如果没有中华文化及其华文、华语的复兴,指望西方只懂得拼音文字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的青睐,无异是天方夜谭。如果有一天,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能心悦诚服地接受并娴熟地阅读汉语言文字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中国文化在世界勃兴之时。华文的诗人作家努力创造并期待着这一天,而不是期盼西方人设立的某个文学奖项。

关键字:
作者:admin 来源:参考消息
0% (0)
0% (10)
上一篇: 法媒:钓鱼岛纠纷结束 中日关系回到原点?
下一篇:温家宝首登《时代》封面人物
0
 
合作伙伴: 承诺返利商城 幸福联盟 百度搜索 谷歌搜索 今日新疆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