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传的基地组织成员要为本拉登报复
和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称拉登之死为“重大胜利”等措辞相比,中国的表态显得“没那么热烈”,也引发一些媒体猜测。在中国外交部表态前,《印度斯坦时报》2日称,中国在这一问题上“不合时宜”的长时间沉默表明了在拉登之死问题上的“纠结”。
《华尔街日报》3日另一篇文章则指出,中国网民对拉登之死的态度“两极分化”,不少网友表示“遗憾”,称“深切悼念拉登”、“失去了唯一一个以个人之力挑战美国的英雄”。但也有许多人在微博上写道,“基地”组织曾在中国新疆制造恐怖袭击,“感谢美国人帮了我们”,“拉登是敌人,而不是朋友”。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当地时间5月1日晚发表全国电视演讲,宣布“基地”组织领导人奥萨马·本·拉登已被打死。图为人群当晚彻夜在纽约世贸中心遗址外狂欢庆祝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孙哲认为,美国打死拉登不会对中美关系有太多直接影响。他说,拉登虽然死了,但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并没有消除,拉登给美国制造的恐惧心理也不会随着他的死而彻底消除,美国对反恐的戒备至少还将持续5到10年。再加上现在中东的巨大变局,尘埃一时难以落定,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不太可能集中精力对付中国。
孙哲认为,美国加强亚太部署的战略目标是确定的,但和2001年时的中美关系大环境相比,美国目前对贸易不平衡、人民币汇率等问题比人权问题更关切。现在很多美国人也逐渐意识到,美国的要求和中国的现实是有差距的,在人权问题上对中国一味施压不会起到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