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返回顶部 关注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
您当前位置:参考 >参考消息 >浏览文章

新报:加薪有助“世界工厂”转型

2010-6-16 10:36:59中国承诺网已有0人评论 加入收藏

【新加坡《联合早报》6月13日文章】题:世界工厂转身之痛(作者  郑维)

中国官方也承认,由于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40岁以下的工人供给已经减少了两成之多。工人减少意味着他们的议价能力增强。但是,如果把加薪潮完全归咎于劳动力的短缺,那就有点障人耳目。

确实,中国的剩余劳动力比过去减少,但是引起中国制造业劳动力短缺的根本原因,肯定还是资方开出的工资水平,远远落后于生活开支的通胀水平以及飙升的房屋价格。

中国社科院的资料显示,中国农民工的工资在过去10年的最初几年增长了2%至5%,在2004-2007年期间增长大约7%。

中国的农民工们忽然发现,他们的微薄薪水已经多年未有大涨,是通货膨胀中被“剪羊毛”剪得最惨的一群人。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来到中国大城市的第一波农民工不同,“80后”的农民工不满足于存几年钱,然后返乡。他们想在繁荣的大都会定居,从此改变农村人的命运。这意味着,他们需要更高的收入,来支撑他们的城市梦想。

中国的工人在劳资博弈中的议价条件随着他们的学识和视野的拓展,都有了巨大的提升。加薪潮只是其中反映出来的一个侧面而已。

更重要的是,看中国的加薪潮,必须把它放到世界经济的大趋势中来理解。

随着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经济体在次贷风波后一蹶不振,中国几乎是被迫地从“世界工厂”转型成“世界市场”,以寻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而要成为“世界市场”中国就必须拥有庞大的消费人群。目前撑起中国消费市场的,主要还是能够签单公款消费的官员,以及靠每月薪水过活的城市白领。中国的普通工人阶层,经过了国企下岗和民企盘剥,再面对这飞涨的楼价、教育、医疗成本,在过去的十年,已经悄然从中国的消费群体中淡出。

只要劳动报酬在GDP中所占比重保持在低水平,中国的千万制造业工人就无法参与到消费群体中来,中国通过内需消费驱动经济的必要转型就不会成为一个普遍的存在。继续依赖于飙升的政府投资来驱动经济,必将造成政府巨大的赤字,成为国际游资痛宰人民币的入口,这绝不是一个长久之计。

为了打破中国计划经济的瓶颈,邓小平喊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30年后的今天,中国人将开始重新思考,如何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建立一个更均衡、更有效率、更稳定的经济体,让不单是一部分中国人,而是让尽可能多的中国人分享经济成长的果实,而不是被利益集团,红色贵族等“一部分人”继续把持改革的方向和进程。

这13亿人口的大国,只有成功地走完了“让大多数人都富起来”的第二步后,才能在这个痛苦的转身中,奠定自己成为“世界市场”的地位。

关键字:
作者:admin 来源:参考消息
0% (0)
0% (10)
上一篇: 新报:“中国制造”尚未失去国际优势
下一篇:日报称中国经济圈扩至中亚
0
 
合作伙伴: 承诺返利商城 幸福联盟 百度搜索 谷歌搜索 今日新疆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