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盛顿时报》网站6月21日文章】题:军事实力让北京在经济领域获得尊敬(作者 布拉马·切拉尼)
成功产生信心,迅速成功导致傲慢自大。简单说,这就是亚洲国家和西方面临的中国问题。但没有哪个国家像美国那样在中国问题上面临更大的两难境地,因为当前的美国政策并不在帮助它实现目标。
日益崛起的经济和军事力量促使北京寻求一种更强硬的外交政策,很多事情都证明了这一点——中国把南中国海纳入国家“核心”利益,此举表明中国对那些有争议岛屿的主权不容商榷;严辞抗议印度总理访问阿鲁纳恰尔邦(即我藏南地区——本报注),因为北京重新提出对该地区的主权。
一名中国海军上将有关美国“霸权”的演讲凸显美中军事关系变冷,这破坏了奥巴马政府的希望。奥巴马政府原本希望通过在解决国际问题中给予北京更大筹码,使之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伙伴。
同样重要的是,中国扩大海军力量和加强海上主权开始跟美国利益发生冲突,包括一直重点强调的航海自由。
如果说早些时候还在鼓吹“和平崛起”,那么中国正在改变温和的面孔,因为它认为自己已经拥有了必不可少的力量。
自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这种态度越发明显。中国把这场危机解释为英美资本主义的衰败和美国经济力量的削弱。反过来,这场危机加强了中国的两种看法——其国家控制的资本主义提供了可靠的替代,以及它在全球取得优势地位不可阻挡。
与中国相比,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困境阻碍其外交政策的选择。尽管中国经济发展对美国经许的依赖性更大,但华盛顿比以往更不愿意利用其优势让北京修改政策。原来的政策会造成贸易扭曲、巨大的贸易失衡和对稀缺原材料更大的竞争。
当前美国对中国的政策与20世纪80年代华盛顿对待日本的方法形成对比。当时日本成为一个全球经济大国,华盛顿利用自身优势影响了日本。当时由于日本保持日元低汇率,对外国制造商进入日本市场设置间接障碍,导致了美国对日本不断施加压力,迫使其作出贸易妥协。
如今,美国不能对北京采取同样的方法,主要是因为中国还是一个军事和政治大国,在一系列问题上华盛顿要仰仗中国的支持——从朝鲜问题、缅甸问题到伊朗问题、巴基斯坦问题。相比之下,日本只不过是一个经济大国。
重要的是,中国在成为全球经济大国之前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军事大国。毛泽东时代打下的军事力量基础使得邓小平可以一心一意快速发展经济。1980年,中国就试验成功首枚洲际弹道导弹,射程达到1.2万公里的DF-5,并研制出一枚热核弹头,划定了其全球军事范围。
在过去的30年间,中国经济增长了13倍,为其军事力量的壮大提供了更多资源。但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影响力来说,美国的政策还是把中国当成另一个日本来对待。
美国在中国经济崛起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指引美国对华政策的首要假设发生了偏差——其实帮助中国经济崛起会有助于建立—个和谐合作的伙伴和透明的政治环境。美国当前面临的挑战是重新制定政策,当中国寻求重新分配全球秩序时再予以抵制就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