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中国发言权获加强
【德国《明镜》周刊网站6月25日文章】题:中国希望打破西方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治地位
中国国家主席和党的总书记胡锦涛可以松口气了:在多伦多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上他不会成为替罪羊。因为北京上周末作出了一项决定。根据这项决定,中国将不再把人民币汇率直接与美元挂钩。西方一直指责共产党领导人人为维持人民币低汇率。现在这个受谴责的焦点不再是问题,北京减轻了自身承受的压力。
现在胡及其外交官可以专注于要务了。而这在他们看来首先是:中国打算在国际舞台上树立负责任超级大国的形象。
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失败首先归咎于中国。气候峰会后,共产党的干部觉得有必要甩掉自己国际替罪羊的名声。二十国集团峰会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
与此同时,二十国集团峰会也关系到赤裸裸的经济利益问题。中国在这些问题上立场差异极大。例如,北京反对设立银行税,反对对金融机构作出比较严格的规定。中国人说,中国的银行毕竟对金融危机没有责任,因此不应受罚。但北京绝对愿意对外国银行的期货交易采取比较严措的规范措施。许多官员谴责这类交易具有“欺诈性”,而这也源于中国国企在期货交易中投机惨败。
不过,很难断定北京在多伦多会不会拿出自己对监控金融市场的想法。中国打算首先致力于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领导人认为,当前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旧时代的残余,而那时全球实力轴心的走向不同于现在。
现在中国的目标是打破美国人和欧洲人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统治地位。例如,事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援助希腊这类经济崩溃的国家时,北京希望加强自己的发言权。
无论如何,中国人将取得一定成功:在多伦多,峰会与会国计划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5%的表决权从工业国转让给发展中国家。北京在世界银行的出资比例已经从2.77%增至4.42%。中国现在是排在美日之后的世界银行第三大成员国。
中国对金融危机的后果仅有很小程度的体会。中国经济继续增长,也是因为4000亿欧元的巨额经济刺激方案。国家主席胡锦涛带着相应的自信来到加拿大。
G20让中国感觉更自在
【法国《世界报》6月26日文章】题:北京的意外收获
在联合国安理会拥有常任理事国席位的中国,打算确保它在世界舞台最前列占据的越来越显要的地位,同时继续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出现在世界舞台上:中国拒绝给自己贴上令人尴尬的大国标签。
对北京来说,二十国集团的问世是一个意外收获:该集团完全是出于经济原因而非其他价值标准组成的,中国在这里摆脱了在八国集团举行峰会时所充当的边缘角色(中国也从未想正式加入八国集团)。而中国在一个有很多新兴国家参加的集团中感到更为轻松自在。
香港浸会大学教授、中国外交政策问题专家让-皮埃尔·卡贝斯唐认为:“北京想与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等国保持紧密关系,二十国集团可以让中国提高自身国际地位,甚至可在目前形势下扮演一种主要角色,因为面对几乎都成为借款者或负债者的工业化国家,中国在扮演着世界主要债权人的角色。”
中国利用不同的补充战略继续提升自己的地位,中国称此为“和平崛起”:中国想树立一种不可或缺的对话都形象。它在毫不犹豫地利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贸易组织之间的差异,不管是否有理,它都向世贸组织状告美欧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同时捍卫本国市场。但是它却限制外国进入其市场。
中国也采取温和做法,利用自己的“软实力” :宣场中国千年文化,加强对穷国的援助计划,在全球推广汉语,中国希望改善因中国政权的专横做法而严重受损的形象。
中国前头号人物邓小平上世纪80年代曾提出“韬光养晦”战略方针。如今,这个位于世界中央的帝国虽说依然正式采用这种谦虚的姿态,但在世界舞台的不和谐合唱中却已发出自己的声音。
学者巴泰特米·库尔蒙在其关于中国“软实力”的论著《中国太诱惑》中指出,“中国领导人有一种促进多极化趋势的明显意愿,而中国将在这种多极化趋势中占有重要地位”。
是要G20还是要G2(中美两国集团)?北京并不真想在两者间做出选择正如卡贝斯唐所说,“中国听任美国人宣传‘两国集团’的概念,因为这也符合中国的利益,使中国处于其他大国之上”。
各方看好中国“救援能力”
【美国《华尔街日报》6月25日文章】题:虚弱的美国出席二十国集团峰会
欧元危机显示出美国的经济影响力正在下降。
那么,欧洲的救援计划为何没有给市场留下多少印象?一方面,美国财政部其实并不拥有可自由挪动的500亿美元,它在全球信贷市场上的需求要比希腊大得多。是中国人,而不是美国人,挽救了欧元。中国在5月底向欧洲人保证说,它对他们的货币并无敌意,于是欧元稳定下来了。
本周末,在多伦多,出席峰会的领导人将讨好中国,而不是美国,因为中国是世界上一个举足轻重的美元资金来源。个中原因一目了然:中国央行拥有2.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其中大多是美元。
【法国《世界报》6月26日文章】题:不靠中国别无出路
就在两年之前,当人们在法国说起必须把中国纳入全球治理核心圈的时候,得到的最好反应也不过是为了不失扎而表示一下关注,而且往往还带着些许恩赐的味道。“多亏”了这场危机,它使我们终于明白,中国是世界经济复苏的必由之路。
如果我们想规划与中国关系的未来,必须先搞清三点事实:1820年中国就曾在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40%,远远超过美国如今所占的比重,美元之所以能保持目前的水平,只是因为中国同意用2.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购买美国国债;中国当局控制着效益最好的企业(就性价比而言),还有全世界增长最快的国内市场。
如果我们接受这三大不可回避的前提,马上就能做出抉择。我们必须尽快改变法国精英阶层倡导的“政治上正确”的思想。别再认为中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向我们倾销T恤衫,偷窃我们的技术,还要趁危机廉价收购我们的明星上市企业。我们必须抛弃这种怀疑战略,用“精心设计的”信任战略取而代之。
在这方面别再指望欧盟有任何作为。欧盟没有能力制定真正的共同经济政策,它在管理希腊危机时表现出来的优柔寡断,已经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即将召开的多伦多二十国集团峰会将会制订全球治理“路线图”,这不正是我们与一个决定世界经济未来命运的国家加强关系的大好时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