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国家报》7月4日文章】题:德国:中国,0:1(作者 莫伊塞斯·纳伊姆)
在这场全球经济危机中,谁表现得更好?是德国总理默克尔还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答案是后者。
这个答案确实令人感到意外。我们已经习惯于听到,由于工资水平较低,中国迫使其竞争对手不得不降低工资,甚至加剧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失业情况。中国还被指责人为压低货币汇率,这种情况更加降低了其出口价格,提高了进口产品的成本。我们还知道,中国推崇独裁主义、侵犯人权、不断窃取知识产权并与为其提供原材料的独裁国家建立友好关系,而且朝鲜和缅甸等令人恐惧的政权以及达尔富尔的种族灭绝活动都得到了中国支持。
我们无法想像如何为中国政府进行辩护。我一直对中国的专横行为持有严厉的批评态度,但是也必须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场经济危机当中是一个严肃负责和称职的全球主角。德国远不如中国。因此现在胡锦涛值得赞扬,而默克尔应受指责。
多亏中国的经济政策,全世界成百上千万人得以保住工作。而德国的经济政策却导致欧洲和其他地区的数百万人找不到工作。中国在其他地区促进经济活动的同时,德国经济停滞不前的现状却迫使其他地区收缩经济活动。
中国已经变成世界经济的强大发动机。当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年经济增长率近10%的速度发展时,也带动了其他国家经济的增长。例如,得益于中国,危机并没有给拉丁美洲和亚洲其他国家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如果世界经济增长率是4%,那么中国一个国家就贡献了1%。换言之,世界经济增长的四分之一都要归功于中国。
中国政府在危机面前迅速而有效地做出了反应。2009年中国政府通过了价值5860亿差元的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看到2010年世界经济持续疲软,中国政府加快了速度,并且增加了贷款。仅在两年时间内货币就扩张了30%。北京不但做出了正确决定,还避开了危险的诱惑。在2008年危机最糟糕的时期,俄罗斯曾建议中国共同抛售美国两大房地产抵押贷款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的股份。中国人拒绝了。假如中国没有经住这个诱惑,那么世界危机可能更加严重。
与此同时,柏林却拒绝合作、态度严厉、谨小慎微、头脑混乱、动作缓慢并且执迷于民意测验和国内政策。德国拥有可以用来帮助邻国摆脱经济停滞的储备和能力。但是默克尔却不愿利用这些储备和能力。中国的勇敢自信与德国的谨小慎微形成鲜明对比。
我们知道,各国采取行动并不是出于利他主义的考虑,而是基于自身的利益。中德两个国家的决策一样都是民族主义的。但是中国领导人明白国家的利益取决于世界其他国家,而德国领导人却相信可以将自己的国家与邻国的经济灾难相互隔绝。全球化资本主义经济的健康如此依赖于中国简直是莫大的讽刺,2004年中国领导人还曾告诫中国共产党要“高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