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返回顶部 关注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
您当前位置:新闻 >承诺资讯 >浏览文章

13壮士承诺:乡亲放心走 家里东西不会丢

2010-8-21 12:43:24中国承诺网已有0人评论 加入收藏

昨日,在都江堰市虹口乡红色村4组、5组境内,山体上“人”字形泥石流痕迹让人触目惊心。石块或大如磨盘,或小如篮球,混杂着泥沙,从上而下铺满近2公里山体,最宽处达100米左右。这是两次泥石流留下的景象。然而,遭遇如此大的自然灾害,红色村却无一人伤亡。8月13日,及时疏散游客800多名,村民100多人;8月18日,疏散区域进一步扩大。在零伤亡的背后,既是村委会预警转移得当,也有着13名基层干部和预备党员的临危受命。

 

村民担心财产 13人站出来看家

 

8月18日晚8点,雨势很大。在距离4组、5组居住点、第一次泥石流痕迹上游 2公里处,监测人员冲对讲机发出预警:“有再次暴发泥石流的可能。”村支书廖拥军迅速组织,按预案转移人员。可是,转移并不顺利。一位村民告诉成都商报记者:“红色村处在半山腰,属于涨洪水淹不着,平常最多吹点大风的地方,加之已经有过一次泥石流,当时大伙都不太相信会有危险。”眼看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廖拥军立即将工作人员分成30组,他亲自带头挨家挨户劝说,先从村里有威望的老人开始。

 

一名老人拉着廖拥军的手激动的说:“如果我们都走了,那没人看家啊,万一家里的东西不见了怎么办?”这个顾虑拉住转移队伍的脚步,踌躇不前。此时容不得耽误,廖拥军当机立断,大吼:“房子毁了我们有信心重建,人才是最重要的,大伙不要担心家中财物,我们组织人看守。”

 

此言一出,村民迅速而有序地按照撤离预案第一步,全部聚集到村委会附近的空旷安全地带。当晚9点,第一股泥石流翻滚而下,道路被冲得完全不见踪迹,在撤离区内的小楼,泥石流堆积至3楼。工作人员又组织大伙前往河对岸的临时安置点,按此前统计,老年人坐车,年轻人步行。廖拥军等人是最后一批过桥离开。此时,河水已经疯涨没过桥面。

 

女友多次劝说 他仍坚守

 

26岁的夏高波,是4组的组长,也是留守的13位年轻人之一。当听到廖拥军的吼声,他们都自愿站了出来。他们坚定地告诉乡亲:“大伙放心,只要我们在,只要房子还在,家中东西丢不了!”

 

转移的人群中,有夏高波的父母,他将二老托付给女友,随即前往泥石流入河口的点位值守。当晚9时,对讲机里传来山上2公里处监测员的吼声:“泥石流下来了,有两层楼高。”他急忙朝着看好的路线向侧方跑了近30米远。顷刻间,夏高波此前站立的大石头被泥石流吞没,泥石流靠他这一侧,垒起约5米高的石壁。

 

坚守时,夏高波左手紧握对讲机,右手把手机抓在手心。大约半个小时后,电话里终于传来家人已经到达临时安置点的消息,夏高波终于松了一口气。他说,60多岁的父亲患有脓疮,行动不便,也不能过度劳累。其间,女友出于担心,更是多次打电话给他,劝他到临时安置点,但夏高波拒绝了。

 

次日凌晨,夏高波和另外的两人穿着雨衣,顺着泥石流两侧往上爬行300米,到高点监测。凌晨3点过,当夜最大一股泥石流来了。由于泥石流底端的入河口几乎已经被堵塞,这股泥石流一旦下去,极有可能冲破两侧石壁,大面积溢出,将危及在下面坚守的同伴的安全。夏高波抓住对讲机疯狂大喊:“快向远处跑,快跑!”殊不知,涨起的泥石流正从他双脚下滚滚流过,距离他很近很近。所幸,下面同伴听到警示,顺利躲开,而泥石流也仅涨到此般高度后,开始势弱。

 

13位年轻人一直坚守到次日上午的10点以后,他们不但负责“守家”,还要完成监测任务。一夜未眠后,在临时的安置点,夏高波见到了父母和女友。父母轻轻拍拍他的肩膀,接连说了三句话:“回来了?”“你有没有出事?”“抓紧时间休息一下。”

关键字:
作者:admin 来源:成都商报
0% (0)
0% (10)
上一篇: 承诺“晒”在阳光下
下一篇:财政部:以公开承诺为有力抓手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0
 
合作伙伴: 承诺返利商城 幸福联盟 百度搜索 谷歌搜索 今日新疆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