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日前编译法国中国问题网站24日的社论文章,题为《中国:从傲慢到忧虑》,作者为弗朗索瓦-丹茹,杨眉编译。文章摘编如下:
文章说,中日之间的钓鱼岛风波再度使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向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各国尤其是西方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对中国的正面评论到2009年年底似乎已经告一段落,随之而来的是尖酸的批评之声。与此同时,中国国内有关中国发展的局限性以及中国的发展野心的讨论也初现端倪。
文章进一步介绍说,从1995年至2009年期间,虽然西方与中国在人权、西藏、台湾、贸易赤字等议题上多有分歧,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2008年中国成功地举办奥运会,都使西方对中国的态度比较平静、耐心,认为中国迟早会进入以西方价值为参照的世界模式。
然而,就在西方深受金融危机之害时,中国却一枝独秀并在国际舞台青云直上,中西方在哥本哈根峰会上的正面交锋也使双方各自对对方心存戒心。再加上中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反反复复更使中国与西方的关系出现新的转折点。北京政府所声称的“和谐的外交关系”,以及美国与欧洲都口口声声表态说“要伴随中国和平崛起”的似乎都已经成为过去。
西方对中国所谓傲慢自大的辛辣讽刺导致双方彼此间互不信任,与此同时,西方列强越来越难于接受中国这个崛起的巨人在他们的地盘下寻求投资、夺取资源以及争夺市场的行为。
除了西方国家之外,中国的亚洲邻国也对中国的经济实力感到担忧,近几年来中国与美国、日本以及越南之间多次因主权争议而刀光剑影。仅是2009年,中国海军就在同越南有争议的西沙群岛海域拘押了33名越南渔船的船长,扣押了433名海员。另外,受北京保护的朝鲜近期来又多发事端,挑起冷战风波,使朝鲜的邻国韩国和日本的安全受到重大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