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网日前发表评论,题为《东西方行善方式不同》,作者为杨永欣。文章摘编如下:
文章说,中国社会与美国和西方社会的体制架构有很大的不同,对于做慈善的思维理念,中国富豪还需要时间去建立和理解;无论是中国富豪或美国富豪,他们都希望看到周围的人都过得更好,并能从中取得满足感(utility)。
巴菲特(Warren Buffet)和比尔·盖茨(Bill Gates)本周来了中国,昨晚在北京设慈善晚宴,据报道,同意出席晚宴的有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SOHO中国首席执行官张欣、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蒙牛集团创始人牛根生、黄埔投资集团董事长陈光标等。
不过,也有一半接到邀请函的中国富豪表示不会去参加这场晚宴。巴菲特和盖茨的邀请是身份的象征,中国富豪们怎么这么不给面子?原来很多受邀的中国富豪“不敢”出席是担心在晚宴上“被迫”捐出家产。
文章说,中国是富豪辈出的新市场,据统计,中国目前有64名“十亿元(美元计算)”富豪,只屈居于美国的403名,在世界上排名第二。此外,中国的百万(美元计算)富豪在去年也增加了31%。
因为中国富豪的“寒酸”,他们近期成了舆论热议的对象。有网民认为中国富豪应该多向美国富豪学习,体现出“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精神;有评论员说,很多中国富豪的财富见不得光,若高调捐出一半以上的家产,必定受到媒体和当局的“关注”,因此唯有保持低调;也有人认为,中国富豪大多都“抠门”,他们之所以富裕,就是懂得剥削他人、对他人“抠门”,而不是像巴菲特和盖茨那样,分别靠有远见的投资和科技创新来致富。
以上的各种观点都有点道理,但因为不像美国富豪那样慷慨捐出一半以上的财富,就认为中国富豪比美国富豪“矮一截”,却是不公平的。
第一,中国改革开放才30年,很多富豪都是刚刚“冒出头”的。他们虽然富裕,但事业和家产却不算巩固,要他们像美国那些事业和家产都已非常稳固的富豪那样捐出一半以上的家产,好像早了些。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接受媒体访问时就说,中国现在更重要的是创造更多的财富。
第二,对于做慈善的思维理念,中国富豪还需要时间去建立和理解。此外,慈善机构也需要时间来建立起声誉,好让中国富豪放心捐钱。
第三,很多美国富豪都说要捐出一半以上的家产,但最终是否都兑现还是个未知数,也不可以排除一些美国富豪是为了达到宣传效果才做出这样的承诺的。中国富豪要捐钱就直接捐钱,靠的是实际的行动,一般不会像美国富豪那样“做秀”。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中国社会与美国和西方社会的体制架构有很大的不同。在美国和西方社会里,很多人依赖着政府和社会的补助,因此慈善事业很重要。……在中国社会里,富豪们或许不做慈善,但他对父母、亲人、朋友都有一定的责任,若他们周围的这群人出了事,富豪们一般会出手相助,同样是补助他人,只是渠道不同而已。
从理性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中国富豪或美国富豪,他们都希望看到周围的人都过得更好,并能从中取得满足感(utility)。文章认为,中国富豪其实都有帮助他人的意愿,只是方式与美国富豪不同、时机不对而已。因此,中国富豪们近期所面对的舆论批评是不公平的,中国更不需要“老外”来教他们怎样做慈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