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返回顶部 关注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
您当前位置:参考 >参考消息 >浏览文章

新媒:中国是否有自己的大战略?

2010-10-9 11:04:16中国承诺网已有0人评论 加入收藏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日前发表评论,题为《中国的崛起与美国西太平洋的战略布局》,作者为美国波士顿萨福克(Suffolk)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薛涌。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近年来迅猛崛起为世界大国,美国则在布什治下八年伤透元气,如今陷入战后最为深重的经济危机,实力“触底”。这样的国力消长,使两国都面临着如何运用自己在世界的影响力的问题。应该说,从南中国海的争端到中日撞船事件,美国都在处心积虑经营自己未来在西太平洋的战略布局。中国虽然在撞船事件中获得了清晰的外交胜利,但是这种一城一地的得失,对大布局有什么助益?会不会冒进到美国的大战略的圈套中?中国是否有自己的大战略?这些都是需要回答的问题。

 

文章说,美国的大战略,遵行着“软实力”的原则。这是从布什政府到奥巴马政府的重大转型。文章引述学者约瑟夫·奈(Joseph Nye)观点称,冷战的结束,瓦解了以北约和华约为核心的两大意识形态联盟,各国追寻多元的目标,变得日益独立化。依靠“硬实力”很难将这些相对自主的国家聚合在一起。对于世界领袖来说,重构“软实力”显得越来越重要。

 

文章说,《华尔街日报》不久前的一篇文章道破了天机。该文指出,美国在东亚、东南亚的迫切目标是防止该地区的“芬兰化”。所谓“芬兰化”,指的是在冷战期间,芬兰虽然身为中立国,但面临着苏联这么一个庞大的邻居而坐卧不安,在外交上大多听命于苏联的意志。中国的崛起,也使东亚、东南亚国家有一种芬兰的感觉。如果这些国家从美国那里得不到支持,则除了听命于中国以外别无选择。这一地区就会被“芬兰化”。

 

可见,美国这个时候出来说话,并不是着急寻求和中国的直接对抗,而是要为东南亚各国提供另外一种选择,告诉大家美国还是可以依靠的。在美国看来,这个选择的存在,满足了各国的共同需求,自然也使美国在这一地区具有了塑造共识的潜力。

 

文章说,中日撞船事件,使这一“东南亚心态”向北发展。文章说,在这次撞船事件中,日本政府在中国强大的外交压力下毫无还手之力,使日本人难得尝到了小国的滋味。这种中国变“大”、日本变“小”的意外结果,导致日本在与中国的关系上,和东南亚各国的战略地位更加接近了。

 

文章说,在美国看来,环绕着中国的这些国家和地区,虽然各有不同的利益和目标,但在对待中国崛起的问题上,有着共同的忧虑。如果美国能够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缔造一个在中国影子下生存的“共识圈”,美国就能奠定自己的领导地位。所以,从南中国海的纷争到中日撞船事件,西方主流媒体把中国描绘成一个“愤怒的巨人”,给这一“共识圈”的形成提供依据。

 

从这个角度分析,随着近年来国力的大增,中国坚决在国际上声张自己的影响力,特别是在家门口推展自己的核心利益。这属于一种“硬实力”的扩张。“硬实力”衰落的美国,则谋求以“软实力”塑造一个围绕着中国的“共识圈”。这个“共识圈”的“设计性能”,是随着中国“硬实力”的膨胀而增强,给美国越来越多的筹码。如果把这个“共识圈”比作一个绳套的话,那么被套在里面的人动作越大,套子就收得越紧。相反,套中人如果能遵循无为而治原则使用软功,则可以从这一套子中轻松脱出。

 

当然,以上分析是仅仅着眼于战略布局,并不是说这种包围中国的“共识圈”已经形成。不过,这种“共识圈”的潜在可能,就足以令中国警醒。如今,中国在经历了30多年的经济增长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是否应该走出邓小平的“韬光养晦”的哲学、凭借着实力上的本钱在国际社会扩张、立威呢?这就必须回答两个问题:第一,过去30年使中国受益的国际环境是什么?第二,中国是否有必要、也有能力替代这种环境?

 

文章说,从现在的国际格局来看,中国手上的牌越来越多。如果中国不寻求改变这种秩序,其他国家也很难对之进行改动。但是,如果中国一定要过一过“大国瘾”、抢过方向盘、改变这种秩序的话,那么中国是否有能力和资源,建立一种替代性的秩序呢?

 

文章最后指出,构造21世纪的大战略,不能逞一时之快,更不能为国内激进的民族主义情绪所劫持。作为大国,中国外交应该迅速摆脱被压迫民族的受害者情结,以领袖的胸怀和世界打交道。而这种领袖的权威,并不来源于驱使别国服从自己目标的“硬实力”,而是在各国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塑造共识的“软实力”。

关键字:
作者:admin 来源:参考消息
0% (0)
0% (10)
上一篇: 美日险恶 囤积稀土够用50年仍逼中国贱卖
下一篇:台媒:中国须以王道来贯彻外交作为
0
 
合作伙伴: 承诺返利商城 幸福联盟 百度搜索 谷歌搜索 今日新疆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