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旺报》18日发表社评,题为《温家宝以和为贵思维是正道》,文章摘编如下:
这两天北京正在召开中共中央委员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政治气氛很不寻常,公安和武警“五步一哨,十米一岗”,如临大敌。
五中全会的重要,除了审议决定中国2011至2015年走向的国家发展蓝图“十二五规画”,胡锦涛的述职报告亦将分析国际形势,根据主观判断提出因应对策。鉴于中共中央全会属闭门会议,最终决议通常要等到会议后才能获知详细内容。
十七届五中全会前夕,中国处境可谓内外交迫。内政问题呈现的是,改革开放至今,大陆社会从原来的财富不足走向今天的贫富不均,20%的人拥有80%的财富,为社会秩序潜藏了许多动乱因素,政治特权和贪腐横行更加剧了官民对立的态势。未来中共若无法建立民怨疏通的管道,已经尖锐化的人民内部矛盾,就可能质变到敌我矛盾,终而冲击经济改革的成果。
内政是外交的延长,内政不清必然影响外交成果;反之,外在压力难获舒解,也会徒增解决内政问题的困扰。过去半年间,大陆外交少见地与全球主要国家同时树敌。从经济面向观察,1990年代末以来,欧美国家很少就大陆涉外事务(包括人权议题)联手出击。然而,受到2008年底全球金融风暴重击的西方国家,已就人民币汇率及大陆对非洲政策问题,汇集新一波联合攻势。
西方对非洲政策原有地缘战略及经济利益的纠葛,如今面对中国对非经济的“扩张”,却不约而同地质疑北京推行“新殖民主义”,抨击中方用廉价商品抢占非洲市场,再用掠夺的方式霸占非洲资源。西方习惯把大陆对非洲不附带条件的援助视为“因”,而将一些非洲国家的暴政和腐败看成“果”,继而再把非洲沉重外债归咎于中国的各种形式贷款。
德国总理默克尔曾经呼吁西方国家,不能把援助非洲的责任拱手让给北京,言下之意是提醒西方不能坐视中国取代西方领导非洲的现象。近几个月以来,美国与欧盟开始在WTO合作控诉中方的产品倾销,更异口同声要求人民币升值,这些都是过去少见的事。
再就政治面向来看,中美关系因美台军售与核心利益争议而趋于紧张,中日为钓鱼台领土主权而风波不断,才刚走出达赖访欧阴影的中欧关系,又为产品倾销和管制稀有金属出口等议题再起摩擦。最近的诺奖事件,对中欧关系更形同火上加油。
传统被视为中国盟友的俄罗斯,近来外交政策也有所调整。莫斯科积极改善对波兰关系,目的为靠拢欧盟,支持联合国安理会的伊朗制裁案,算是对欧盟表达善意。梅德韦杰夫总统近日倡议的新欧洲安全条约,更不外乎为进一步深化与北约及欧盟的合作。
从温家宝总理本月的欧洲行,看得出北京领导人脑中再度浮现“拉欧制美”战略。问题在于,当西方大国走向合作,北京却要面对东亚情势带来的严峻挑战,自然可能抵消合纵连横策略的效果。“以和为贵”是温家宝在亚欧会议上强调的概念,它其实也是北京化解对外冲突的重要思维。
从温家宝提出亚欧合作的五个“共同”(共同推动全球经济成长、共同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共同应付全球重大挑战、共同促进世界文明交流、共同维护亚欧区域和平);不厌其烦地强调人民币汇率巨幅升值将使中国付出沉重代价;与日本首相菅直人的“不期而遇”;不同场合都提出大陆政改的急迫性;甚至会议期间突访柏林,与德国发表联合公报等动作,显示了中共中央已充分体认到,减少摩擦的有效路径还是合作与对话。
温家宝近月来在海外奔波的结果,促使中美重启军事交流,暂时化解中日外交僵局,也适时劝阻欧盟与美国联手施压人民币升值。尽管如此,北京未来仍须克服许多外部环境的挑战,如何淡化涉及领土主权与核心利益的“毫不妥协”立场,可能会决定未来中美、中日或中欧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