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朝鲜日报》11月12日发表对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雎国余专访文章,题为《中国G2?和美国平起平坐还要几十年》,作者为记者崔有植。以下为采访摘要:
问:有人认为,中国应起到G2(两大主要国家)应有的作用。你怎么看待中国的地位和角色?
答:仅仅靠G8来解决全球的问题,确实存在局限性。因为不能不听到先进的工业化国家的意见,比如正在快速发展的中国,或者跟中国类似的像印度、巴西。像有一些虽然经济比较落后,但潜力比较大,像南非、土耳其、阿根廷,这些属于第三国的声音听不到,你就解决不了全球问题。至于G2,我不同意这个说法。这完全是一种人们想象的。有些人以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为由,把中国看成是G2。但是要看清本质。人均GDP位居世界124位的中国怎么能成为G2中的一个?像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不输给欧美大都市。可是部分农村有的地方落后的情况跟非洲一样。如果中国生活要和美国相差无几,甚至要半个世纪。
问:“十二五”规划对经济增长率的年均预期值目标已经降至7%左右。你如何看中国经济的未来?
答:未来这五年可以关系到中国能不能够经济转型,是非常关键的时期。不能过于追求GDP高速增长。从长远的观点来看,经济结构要调整。不过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不能太低,太低了就业就有压力。每下降2个百分点GDP,它可以提高1个百分点失业率。所以经济增长速度不能低于8%,但是也没必要10%以上。一般都是7%到8%左右为好。
问:汇率问题成为G20首尔峰会的核心争论焦点。你对此有何看法?
答:货币战争,这个有点言过其实。我想G20首脑开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货币战争。不排除在会议桌上大家可能会针锋相对,甚至有的时候可能语言会比较激烈一些。但是最后会找到一个解决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