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交学者》杂志网站6月15日文章】题:亚洲的门罗主义?(作者美国海军军事学院战略问题研究专家詹姆斯·霍姆斯)
美国人在上小学的时候就知道,“门罗主义”是美国外交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门罗主义是时任国务卿约翰·昆西·亚当斯和总统詹姆斯·门罗于1823年制定的政策。实际上它是美国早期对外来掠夺者说“请勿动手”的一种方式。19世纪初,拉美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欧洲人的统治。美国政治家希望独享利益。他们担心欧洲列强会试图通过武力征服或制造附庸国而在新大陆重建失落的帝国。
门罗主义并不仅仅是美国对一系列特殊情况的反应。50年前,印度总理尼赫鲁用行动向门罗主义致敬。他利用这一原则为把葡萄牙人从他们在果阿的飞地驱逐出去提供理由。
门罗和亚当斯身后依然在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发挥影响。这就是中国。中国赞同一种反向的门罗主义。中国学者常常因为美国试图对东亚实施一种现代版的门罗主义而严厉批评美国。他们认为这种门罗主义是一种遏制北京正当雄心的手段。同时,他们以非常激烈的方式拒不承认他们自身也存在门罗主义。然而形势一直在发展,我们不需要通过“门罗”这个名字就能用门罗主义的角度来看问题。
门罗主义中似乎显然包含着比当初美国人所关心的问题更普世的东西。它的某些东西同一些大国产生了共鸣。这些国家同19世纪的美国有着某种共同的特性。虽然当年的美国同正在崛起的亚洲海上强国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但不妨考虑一下它们的共同点。
美国、印度和中国在它们的本地区是天然的“霸主”。它们在领土面积、人口规模、自然资源、国内生产总值、军事实力等各个国力指标上都远远超过了邻国。它们都占据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拥有天然的防御屏障以抵御外来者的政治和军事影响。这些屏障包括高山、半岛和地理上遥远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