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返回顶部 关注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
您当前位置:评论 >社会评论 >浏览文章

中国汉字是否落后需要改革

2010-1-14 14:35:50中国承诺网已有0人评论 加入收藏

昨晚北京电视台强档推出电视连续剧《锣鼓巷》,片中两位被称作小姐的姑娘在秋千架上谈话,其中一个对另一个说,“你的女红”如何如何,将“红”字读作红彤彤的红。做编辑的人都患洁癖,我的头皮立刻一紧,为这位大家闺秀脸红。在这里,“红”字是应该读作“工”的,实际上也可以写作“工”。女红者,女工是也。它是什么东东?举个例子吧,史湘云给贾宝玉做鞋就叫做女红,她做好的鞋也叫女红。《锣鼓巷》的演员下足了功夫,扭扭捏捏地走路,斯斯文文地说话,一心想塑造一个大户人家有教养的小姐形象,却被一声“女红”给毁了,可惜可惜。年轻演员文字功夫差,有情可原,你导演是干什么吃的呀?你连中国文字的基本功都不具备,就敢做导演呀?

想到这里,我立马打住。因为,我自己也常常出这类洋相,没有资格笑别人。就在前不久,也是看电视,有一个人物,姓覃,主持人读作qin ,我大惑,一翻《现代汉语词典》——我只有一部《现代汉语词典》,我这样的水平有这个就够了,用不着《辞海》《辞源》什么的——,只见那上面赫然写着,覃有两种读法,一为tan ,一为qin,都作姓用。天哪,我们宝贝的汉语汉字简直是处处陷阱,防不胜防啊!还有更让人头痛的。宋朝有一个奸臣,名叫万俟卨,这三个字读作mo qi xie!我前前后后查过三四次字典,都是过不了多久就忘了,忘了查,查了忘。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用发音相同的汉字注它,管他叫“摸其蟹”。诸如此类的现象在汉语里不胜枚举,而在我所知道的外语中则绝对不可想象,我有时候简直觉得汉字是在那里故意和人过不去。

常常见到有人使劲地挖苦嘲笑别人读错了字,或者写错了字。我劝他们悠着点儿,因为说不定哪一天自己也会被人挖苦。我们应该承认一个事实,我们的汉语汉字太复杂,几乎没有人能避免读错或写错。最近读一本书,是一个美国学者对梁漱溟的访谈,在访谈中,时年八十又七的梁漱溟老先生说,他小时候没有读四书五经,后来也没有在古文字上下功夫,所以儒家经典中有些生字他到现在还读不出来。这个美国学者专门研究梁漱溟,出版了梁的传记,书名是《最后的儒家》。最后的儒家公开承认,儒家经典中有些生字他现在还读不出来。这才是大家风范,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我们还应该痛苦地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心爱的汉字的确落后于拼音文字。世界上文字千千万万,大概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拼音文字。现今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地区的古代居民,身处两河流域文明和尼罗河流域文明中间,享受着两大伟大文明的辐射,文明程度相当高。他们利用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古文字,加以改革,发明了拼音文字,从此风靡几乎整个欧亚大陆和北非,近代以来又风靡全世界。我们的汉字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独立发明和发展起来的,走了另一条道路,是方块字,一个字一种读法,必须死记。不仅如此,读音还没有牢靠的规律,“秀才不识字念半边”常常出错,何况还有一字多音,一字多形等种种烦难。因此,中国的小学生掌握文字要比用拼音文字的孩子多用两年时间,这两年时间可以做多少事情啊,人一辈子又有多少个两年?好容易成年了,有了职业了,还会时不时地读错字,出乖露丑,丢人现眼,你说烦人不烦人?

说明什么?说明汉字需要改革。如果当年没有进行文字改革,今天的小学生们读书还要困难许多倍。这一点,非过来之人不能有深切的体会。当然,必须慢慢来,一步一步来,以避免大的震动和不便。可以做些必要的微调,比如“女红”的红字,就应该取消,一律改为“女工”,免得演员和导演出洋相。总之,对于汉语汉字,要持开放的心态。当年参与汉字改革的周光有老先生今年105岁了,他说,有人主张汉字向港台看齐,他说这不对,港台的汉字是没有进步,我们进步了,为什么要倒退呢?他认为,汉字的最终前途是拼音化,不过要用许多年的时间。105岁的老先生,思想如此解放,实在让人佩服。而我们看到,好些人年纪轻轻,却将汉语汉字看作战国古墓中出土的青铜器,谁要是碰坏了那上面的一块铜锈,他就会痛苦得大喊大叫。可见,思想解放还是保守,不在于年龄,而在于思想方法和思维能力,其中也不能排除观察问题的角度出了偏差。

汉字和传统文化一样,存在着一个“是用的还是玩的”的问题,如果将它玩的功能扩大化,盖过了用的功能,本末倒置,就会产生古怪的念头。

文字的基本功能无疑是记录、传播和交流思想,是一种工具。但同时,它又是一种艺术表现的手段,是一种玩意儿,就是书法。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西人也写写美术字之类的,但不能望中国人之向背。我们中国人有水平,什么东西都能玩出彩儿来,而不管什么样的东西,只要玩出了水平,就是艺术。琴棋书画都是艺术。书法好的人,被称作书法家。特别好的,被称作书圣,如王羲之,那是万人敬仰,千人膜拜。他带着酒劲草草写下的一幅字,被人颂扬了一千多年,看来还要颂扬下去。而它留传下来的并非真迹,人们颂扬的只是一件仿制品而已,它的真迹已经被书圣的超级粉丝唐太宗带到坟墓里去了。现在反对汉字简化和改革的人,一条重要理由是可能从此没有书法艺术了。可是,我们再来看看,书圣的《兰亭集序》里,有好多字按当时标准是地地道道的简体。古人,包括书圣在内,并没有忘记,文字作为一件工具,越简单、越便于操作就越好这样一个基本规律。

一切工具的基本规律,一要便于操作,二要效率高。工业革命,说到底不过是生产工具的革命。在现代,无论是电器还是武器,都在走傻瓜化的路子。傻瓜化就是操作简单化加高效率。我相信,没有人喜欢复杂化,喜欢不好用又效率低的工具。也有例外,清末民初的辜鸿铭就是一个。这人天分高,古文极好,他认为中国的东西没有一样不好的,包括语言文字,三教九流,四书五经,甚至小辫子、长袍马褂,还有三妻四妾。他通晓欧洲好几种语言。传说,有一天他在地铁里读《泰晤士报》,把报纸倒过来读。有两个英国青年看见了,这么一个拖着辫子,穿者马褂的中国人这样读报,就窃窃私语,加以嘲笑。辜鸿铭听到了,用纯正的伦敦腔说:你们的英文太简单,我只有倒过来读才有点意思。他天分高,觉得只有复杂的汉字才对他的胃口,而英文太简单,像白开水一样,没有味,是对他的智商的蔑视,所以出此怪招。可是,辜鸿铭没有代表性。今天反对汉字简化的人,根本没有他这样的天分,无非是一边念白字、写别字,一边赞叹汉字的优美而已。

关键字:
作者:许博渊 来源:新华网
0% (0)
0% (10)
上一篇: 喧哗与躁动,曹操墓真伪之辩的一声叹息
下一篇:三网融合利好整条产业链 形成6000亿元投资规模
0
 
合作伙伴: 承诺返利商城 幸福联盟 百度搜索 谷歌搜索 今日新疆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