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返回顶部 关注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
您当前位置:评论 >社会评论 >浏览文章

谷歌事件突显美国的互联网外交——陈腐偏见的恶性发作

2010-1-26 16:38:34中国承诺网已有0人评论 加入收藏

 

肖承森绘图

 

日前,美国国务卿克林顿在华盛顿发表关于“网络自由”的演讲,指责中国等国家的互联网管理政策,并表示要将“不受限制的互联网访问作为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务”。那么,对于“谷歌事件”和美国所标榜的网络自由,国际舆论又如何看待?

闹剧疑云——

莫非谷歌公司在暗中检查客户的邮件?

针对不久前发生的“谷歌事件”,俄罗斯《报纸报》22日发表署名弗拉基米尔·托德烈斯的文章,怀疑谷歌公司暗中审查用户的电子邮件,认为谷歌公司向中国发难是为了在美国获取行政资源,以便同中国的百度公司竞争。文章还认为,美国政府支持谷歌公司,不仅是为了支持本国企业向境外扩张,更重要的原因是“传教式的资本主义”应对危机不力。

在这篇题为《“谷歌事件”后的中国——传教式的资本主义的终结?》的文章里,作者写道,中国比其他国家更好地经受住了危机,中国和西方关系正在发生变化。在过去的一些天里,谷歌举动背后的阴谋还不明了。很难相信谷歌公司为自由而进行无私斗争的说法,也很难相信这些举动的善和美。某些黑客入侵了维权人士的一些邮箱,但是未能打开邮件。谷歌公司是从哪里获知,维权人士正是通过这些邮箱发邮件的呢?莫非谷歌公司在暗中检查客户的邮件?

针对美国国务卿克林顿表态支持谷歌,文章指出,这说明美国支持本国公司向境外扩张。美国的主流媒体早就开始为谷歌辩护,众口一词到了不体面的地步,是为华盛顿攫取“很好的行政资源”。美国政府和美国媒体打算维持社会公众对中国的适度的不满情绪。

文章还认为,谷歌留在中国是为了跟百度竞争。文章中说,既然谷歌不想在中国干了,那就别干了,就走人呗。为了找一个台阶下,还需要希拉里·克林顿的炮火掩护?谷歌当初作出向中国发难的决定,依据的是西方的一贯做法:西方企图通过与中国建立商业联系,从而把中国纳入变革进程,逐步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制度。但是,这种“传教式的资本主义”的做法很显然不会奏效。由于中国应对危机更有效,中国没有必要按照“传教士的药方”自我改变。文章最后指出,在谷歌的这次闹剧之后,中国向海外拓展商业业务的任何努力,都会遭到美国的政治决定的围堵,美国这样做是为了迎合西方社会。

关键字:
作者:admin 来源:人民网
0% (0)
0% (10)
上一篇: 人民时评:美国互联网外交是虚伪的实用主义
下一篇:国际舆论热议互联网监管“谷歌事件”岂能废了网络规矩
0
 
合作伙伴: 承诺返利商城 幸福联盟 百度搜索 谷歌搜索 今日新疆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