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华沙气候变化大会在严肃沉闷的气氛中开场。菲律宾代表团团长萨诺在大会上呼吁“是时候停止这些疯狂了”。他强调 海燕 这一极端气候事件证明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是非常恶劣的。“我们不能坐视气候谈判的僵局,我们需要动员发达国家解决问题”。
斐济代表在发言中指出,COP19是一次“落实会议”,落实 巴厘到多哈气候变化大会上缔约方通过的决定。此次会议应确定一些优先领域,包括资金问题,技术转让,能力建设,适应,损失损害补偿机制,及应对措施等。斐济代表希望在资金相关问题上取得进展。
尼加拉瓜代表立场相近的发展中国家发言时指出,各方谈判应该越过那些陈词滥调。现在需要具体行动,特别是那些在历史上造成这些问题的缔约方国家。
中国代表“基础四国”敦促发达国家开展可量化的减排指标,履行承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并呼吁全面实施“巴厘路线图”。
立陶宛代表欧盟发言时强调减缓、适应和资金是很重要的。它希望所有缔约方在2014年减排承诺上做出行动,并希望在资金,适应和市场机制上取得成效。
瑙鲁代表小岛屿国家联盟表示发展中国家需要援助,缔约方必须承诺保护气候系统。必须让升温的幅度远远低于1.5℃。瑙鲁呼吁筹备大量的资金,希望绿色气候基金予以资本化,并为 损害与补偿等建立国际机制。
尼泊尔代表最不发达国家强调损失损害补偿机制的重要性,希望适应相关事宜取得进展,并强调了资金的重要性。
巴拿马代表中美洲一体化体系国家呼吁建立损失损害补偿机制。
澳大利亚强调达成新协议的重要性,新的协议应适用于所有缔约方国家。澳方指出各国在国内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但离国际协定还相差甚远。
瑞士指出国际制度必须加强,所有缔约方应充分兑现自己的承诺。瑞士希望达成2020年后的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选摘自:11月13日TWN网站)
欧盟盼各国就减排作出具体承诺
欧盟希望在华沙气候变化大会期间,各缔约国就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做出具体的承诺,且这些承诺于2015年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就能写进协议,并且从2020年开始实践。不过,许多发展中国家并不同意欧盟的建议,认为发展中国家应有不同于发达国家的标准。(选摘自:11月13日中国新闻网)
IPCC纠正第五次评估报告中的碳排放值
11月10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修正了其 9月份公布的 温室气体 历史排放量的估值,将1860~1881年以来的全球累积碳排放量从5310亿吨下调到5150亿吨,并将1750年以来的排放量从5450亿吨修正到5550亿吨。
但IPCC 强调修正后的结果不影响“限制全球变暖时间紧迫”这一结论。IPCC主席 帕乔里说,“我并不认为 IPCC 决策者摘要的修正会导致显著的内容变化”。他认为,这些错误并不会影响IPCC的公信力,尽管“气候变化怀疑论者无疑将拼命抓住这些问题大做文章,但公众和决策者们不应该被此类言论所蒙蔽”。(选摘自:11月12日UNFCCC网站)
英国被敦促要保持环保领导者的角色
在华沙气候变化大会前夕,欧盟环境政策联盟内产生了深层裂痕,其中包括英国首相卡梅伦“重新审查绿色能源法案征税”的承诺。英国在联合国气候谈判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英国保守党内部对环保问题的争执却让人怀疑。欧洲气候变化行动专员赫泽高说,“各国政府应该对向低碳经济转型保持极大的信心,我们也需要各国通过具体行动来证明低碳转型是可行的。欧洲各国正在为此努力,我希望英国能成为这个团体中的佼佼者”。(选摘自:11月10日UNFCCC网站)
世界银行行长:停止对气候变化的“无聊”讨论
世界银行行长金墉11 月12 日表示,菲律宾遭受的巨大台风灾害应该能够终止当前关于气候变化真实性这类“无聊” 的争论。他表示,人们应该停止争论,而是切实做一些事情。
金墉强调,目前,每年热带气旋 造成的损失 大约有60亿美元,在未来数十年中,损失金额将急剧上升。他还号召将更多资金用于开发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和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选摘自:11月11日法新社)
世界自然基金会:新西兰应对气候变化政策“远远不足”
据世界自然基金会透露,新西兰政府已经明确表示反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这将成为其国际形象的一个污点。新西兰政府在 2012 年多哈气候变化大会上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第二期承诺并制定一个自愿减排协议后,缺乏应对气候变化的实质政策和行动。世界自然基金会新西兰分会负责人 Hardstaff表示,就近期新西兰环境部长发布的规划来看,排放量将会继续上升。这些规划政策造成新西兰国际声誉创最差纪录。(选摘自:11月11日美国《国际财经时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