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返回顶部 关注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
您当前位置:评选 >说道做到 >浏览承诺

刘绍安 生死之约用一生践行承诺

2009-9-8 15:15:33中国承诺网已有0人评论 加入收藏

 

为了与张志久的“约定”,刘绍安用了一生时间来践行“一诺千金”的情义和诚信。84岁的刘绍安,家里常年供放着战友张志久的遗像。

“我们中,如果谁死了,活着的就要去照顾对方的父母。”

56年前战壕里的生死之约,就为这一句他决意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两颗子弹壳  见证千金一诺

1951年,朝鲜战场攻打红安里的前一晚,侦察排副排长张志久翻来覆去睡不着,排长刘绍安碰碰他的肩膀:“想什么呢?”

“不怕打仗,不怕死,就是放心不下老母!”

“俺山东老家也有老娘,说实在的,谁不牵挂呢!”

沉默了很久,刘绍安说:“我们中,如果谁死了,活着的就要去照顾对方的父母。”两人找来香烟包装纸,请文化干事写下各自家庭地址,装进弹壳,交给对方,藏进内衣口袋。

天亮了,攻打红安里的战斗打响了,为炸敌人的一个碉堡,张志久抢过刘绍安手上的爆破筒冲了过去。可在离碉堡不远处,张志久倒下了。“他中了7发子弹啊!我抱着他,他说不出话,眼睛直勾勾地看着我,我明白,喊‘你放心’。他听见了才咽气。”

从那一刻起,绍安的一生改变了。

烈士“张志久”汇款两年

战友牺牲后,刘绍安请文化干事每月以“张志久”的名义给泰兴家里写“平安信”。每月领了津贴,他总是以“张志久”的名义按时寄去20元。“当时我的津贴36元,给泰兴寄20元,给山东老家寄10元,自己留6元。”为了省钱,绍安舍不得买牙膏,就用盐刷牙。

两年过去了,当地政府给张志久家里送来150元抚恤金。张家母亲愣了:“儿子没死啊,前两天还往家寄钱写信呢!”县政府发函到部队核实,部队领导问刘绍安钱是谁寄的,他才道出实情。

“山东老娘,儿不孝了!”

1952年,刘绍安回山东去看老母亲。母亲头发白了,拉着绍安的手说这说那,可没料绍安磨蹭到最后开了口:“我要到泰兴给人家当儿子。”如晴天霹雳,她傻了:“儿啊,你不要娘了?家里还有个娃娃亲啊!”

“娃娃亲”就是比他小11岁的杨凤英,她7岁就住刘绍安家,扎个羊角辫的小丫头常坐在绍安腿上听他讲故事。

刘绍安扑通一声跪了下来……3天后,母亲红着眼睛长叹口气:“你去吧,吐口唾沫钉个钉。儿都是娘身上的肉,你还能回来看我,可泰兴的妈妈连儿子都看不到了。”

刘绍安磕了个响头:“娘保重。”起身用手抹一把泪。“凤英你收了当闺女吧,给她找个好人家,把家里好东西卖了给她当嫁妆。”

他低着头去找凤英告别,凤英哭红了眼。他再去找同庄里姐姐家:“姐,我不孝了,老娘你帮我照顾了。”

就这么走了。刘绍安心里一路发紧,像有千钧重的石头压着他。手里攥着写有“江苏泰兴毗芦市三圩村”的香烟纸,找到了张志久一贫如洗的家,刘绍安的眼泪珠子也掉下来了。

两间草棚子,麦秸盖的屋顶,烂泥糊的高粱秆墙,风一吹,都要扶着。老母亲带着3个儿子一个女儿要饭吃,最小的才5岁,拖着鼻涕直叫“饿”。

刘绍安给张志久弟妹们买吃的,带他们玩。志久母亲拉着绍安的手说:“你是好人。我家什么也没有,有个女儿给你做老婆吧。”

今年83岁的“二奶奶”张雪珠回忆说,“当年我在村口见到,多好看的小伙子,一人蹲在坟地里哭,那时候是个冬天,风呜呜的,多冷啊,他蹲在那里哭啊。”

“我想山东的老娘了,我不孝啊,她苦了一辈子!我也想到了杨凤英,我这一答应,就回不了头了……”尽管过去50多年了,刘绍安还记得当时的难受劲。

又当儿子,又当爹

1953年,绍安娶了桂芳。他心里明白,这是最好的选择。“我若日后娶了别家女人,谁能像亲闺女那样侍奉妈妈呢?”

1963年转业,绍安去新疆建设兵团可提级,回山东老家按职级分配,而他选择去了泰兴,到永安洲供销社当了支部书记。

来到泰兴,刘绍安管张志久的母亲叫“妈妈”。刘绍安拿出在部队省吃俭用的全部积蓄,卖掉抗美援朝时的纪念手表和大头皮鞋,为张家翻盖了3间砖瓦房。

1964年,张志久母亲患晚期食道癌,5年光景卧床不起。“妈妈一天看不到我就叫我名字。”刘绍安每天都要从30多公里外的供销社赶回家,蹬自行车,过摆渡,单趟就要5个多小时。近子夜才到家,第二天天没亮又要上路。刘绍安为妈妈买人参、水果和酥饼,到了冬天背妈妈出来晒太阳、洗脚、剪指甲。

1968年冬天,老人病危,想吃黄瓜。刘绍安寻遍了大街小巷,又到扬州,还是没买到黄瓜,只好买了几根酱莴苣,回家削剥了皮,用水浸泡了,给老人吃。“怎么不像黄瓜?”“妈妈,这是冻了的黄瓜,你就吃一点吧!”

1969年春,刘绍安日夜守护在老人床前,倒尿盆、擦身子。老人弥留之际,死死拉着他的手:“你就留在这里吧?”绍安手一直放在老人手里:“妈妈,我哪也不去。”老人撒手人寰,刘绍安这个“长子”当起了3个弟妹的“爹”。

大弟张志保找对象,对方开口提财礼,绍安一拍胸脯“问我要”。婚事是刘绍安操办的,结婚的被面、衣服都是绍安给买的。张志保结婚后生活有困难就到永安找刘绍安,刘绍安不是给粮食就是给钱。

小弟张雪林小学毕业后,刘绍安就将他带到永安洲,干篾匠活,一天三顿都在他家吃。一次雪林发高烧烧到40度,脸肿得厉害,刘绍安背着到永安医院看。张雪林的婚事也是刘绍安办的。

妹妹家房子不像样,下雨天在家都要戴斗笠。绍安塞给她1000块让她盖房子。妹夫临死前把两个儿子叫到床前:“你绍安姨父是个大好人,要还他钱啊!”

村里的人都管刘绍安叫“菩萨”。他心软,总看不得别人家受苦。绍安的大儿子刘爱勤回忆说:“我爸有一次出差到北京,上千里路还买回几麻袋的地瓜干给村里的孩子吃。他经常送布票给有困难的乡亲,可自己家的孩子,却用供销社尿素袋夹层的废布做衣服。”

有遗憾,不后悔

山东娘病危的时候,绍安曾叫桂芳抱着一岁多的刘爱勤,从朝鲜赶到老家照顾。刘爱勤因为想爸爸一直哭,奶奶抱着他来到屋前小河边:“你爹小时候常在这里游泳,他快回来了。”长大了,刘爱勤才明白,那是奶奶想儿子了。

娘的最后一面,刘绍安没能见上:“我从朝鲜往山东赶,可下午赶到家,娘已经去了。”绍安大叫一声“娘啊!”再一次长跪不起,可这一回,娘再也听不到了。

“这么多年,我一直对山东老娘心怀歉疚。”刘绍安对记者说:“但不后悔。要是当年我死了呢?战友连命都没了,我做什么都比不上他啊!”

刘绍安唯一一张年轻时的相片,是杨凤英悄悄珍藏的,直到1999年凤英来绍安家看望“哥哥”才拿出来。凤英在刘家住了一个多月,走时,绍安和桂芳送她些蚕豆和点心。凤英说好第二年秋后再来,可回山东不久,凤英就去世了。她儿子说,凤英带回去的蚕豆一直舍不得吃,常对着蚕豆发呆,死的时候手里还攥着蚕豆。

抗日战争中,刘绍安小腿被日军的机枪打了3个洞,解放战争中被国民党的部队打掉了左手食指,抗美援朝时后脑飞进美军的弹片,伤病一直困扰着他。刘爱勤回忆说:“每到阴雨天,爸爸都要狠狠敲自己的伤口。”

这个抗美援朝老英雄,在泰兴乡下度过了半个世纪的普通生活,5个子女,都是基层最普通的劳动者,有3个还下了岗。

假如当年到新疆建设兵团提了级、假如回了山东老家……假设在诺言前成为永远的不可能。“我一辈子,没什么了不起,但做了一件事,就是完成了战友托付给我的事。”刘绍安感到安心。

关键字:
作者:未知 来源:新华日报
0% (0)
0% (10)
上一篇: 我承诺的事一定做到
下一篇:北京一女孩主动住院献骨髓 三年前曾做过承诺
0
 
合作伙伴: 承诺返利商城 幸福联盟 百度搜索 谷歌搜索 今日新疆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