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6月7日文章】题:中国在创新上的成熟(作者 丽贝卡·范宁)
熟悉的“中国制造”什么时候会变成更有挑战性的“中国发明”?最近在北京开会讨论这个议题的投资者和科技企业家认为,至少要等到10年以后。
中国的确开始出现发明创新。互联网专家推动手机游戏和短信取得不少进步。但仍有诸多障碍阻止中国彻底跃入普遍创新的时代。
北极光风险投资公司的邓锋说,一个障碍是文化。中国企业家仍然害怕失败。而在硅谷创业失败几乎相当于荣誉勋章。此外,中国企业家可能擅长编软件,但不懂管理。这常常使他们的企业难以提升。
创业投资公司DCM的合伙人林欣禾说,创新在中国基本上出自偶然,而不是计划。Facebook和谷歌这样的突破在中国不可能产生,因为中国教育还需要从注重单纯的记忆转向批判性的思维。
即使如此,林欣禾与其他一些人仍然抱有希望,认为中国能迅速攀登创新的阶梯。为什么?必要性是创新之母。13亿中国人中有很多都渴求过上中产阶级的生活,本土创新的市场已经存在。
在清洁能源技术方面已经开始出现重大而迅速的发展。让我们希望其中的某些想法能净化中国污染的城市。
但是,在中国的技术中心达到硅谷那个层次以前,中国需要让高校的实验室和风险投资公司之间开展更多合作,开发具有突破意义的想法。这种方式在硅谷和波士顿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据我所知,在上海和北京,教授和科学家不喜欢与金融家分享自己的知识资源。
即便如此,全世界的公司每天都在向中国的研发领域投入更多资金。一个例子就是美国公司界对中国生物医疗研发领域表现出来的兴趣。这个领域正迅速变得像清洁能源一样热门。辉瑞最近与中美冠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建立合资企业,致力于寻找亚洲常见癌症——主要是肺癌的治疗方法。
但是,并不是每位与会者都对中国的角色转换充满希望。谷歌中国的前负责人李开复说,中国要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出现大量真正的创新至少还需要10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