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6月17日文章】题:你加薪了吗?(记者 杨永欣)
“你加薪了吗?”,相信是珠三角民工近日见面时的问候。自本田在珠三角的3家零配件工厂工人为要求加薪先后爆发大规模的罢工事件后,加薪成了席卷中国的最新趋势。
对于工资长期被压低的中国工人来说,加薪的新趋势无疑是个好消息。但目前的问题是,加多少才是个合理、可持续的?若珠三角的工人们都不理智地“狮子开大口”,最终只会落得个一拍两散的下场——工厂迁移到内地或迁出中国,而工人失业。
我最近几乎每天都得采访罢工潮,接触的农民工也较多,问他们要加多少才满意,一般的回复很“简单”:“听说深圳富士康的工人加薪加了一倍,有约1000元那么多,我们至少也要加800元”、“本田的另一家工厂加了500元,我们也属于本田的,所以也要加500元……”
这是一个很不健康的现象。
虽然说大多数中国工人的工资过去普遍被压低了,现在有机会“平反”,应该极力争取,但搞不清楚自己的劳动力价值,单以别人加薪幅度来作为自己提出要求的标准,是否合情理?
深圳富士康和本田都是国际大企业,实力雄厚,若工人坚持一家规模较小的企业也给予同样幅度的加薪,就会有导致相关企业经营不下去的可能。
此外,一些较大的企业给予大幅度的加薪,不排除采取缓兵之计的可能。以深圳富士康为例,提出工资倍增,很大程度上是希望能够立即制止公司此前所发生的连环跳楼事件,而这么大幅度的加薪是否会长期给下去,或让大多数工人受惠,其实还是个未知数。
当然,工人们目前情绪高昂,且存在“别人有,我没有”的心理,要他们提出合理的加薪要求几乎不可能,反正就是越高越好。因此,在劳资双方进行谈判时,应该有个独立的专业人士,一个熟悉劳动力市场情况的人,充当中间人,协商出合理的加薪幅度。
以本田在广东佛山的南海本田汽车零部件制造公司上个月所爆发的第一起罢工事件为例,这里的罢工工人代表请来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曾参与起草劳动合同法的常凯为顾问,而常凯很专业地告诉罢工工人,他们的加薪底线应该比800元的谈判目标低,毕竟在谈判桌上,不应有个预先设定的死目标。这番话点醒了工人,他们最终以每月加薪500元与厂方达成协议。若没有专家的指点,罢工工人们或坚持800元加薪不退让,不仅有可能导致谈判不成,更糟糕的,是引发暴力事件。
要有效解决加薪罢工问题,不能单靠强行介入劳资谈判,也可以考虑邀请德高望重的独立劳动力专家充当中间人,“撮合”劳资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