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公报》网日前发表社评文章,题为《GDP超日后更要善用大国优势》。文章摘编如下:
日本指今年次季GDP将被中国超越,但以上半年计日本仍高于中国。去年已盛传今年经济规模的全球次席,将由中国取代日本。但这模拟较实质意义不大,反要更切实地了解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中国经济发展迅猛早令举世瞩目,由于人口基数大,及利用后发优势能较长期维持高速发展,GDP超日超美乃早晚之事。故现时更要关注者不是GDP的量,而是GDP的质。
文章说,中国人均GDP却居世界后列,在管理、科技水平及劳工质素上与先进差距尚大。GDP超日甚至超美后,仍改变不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现实。中国的好处是从不吹嘘是世界第一或超过谁,而更注重找出与先进的差距,这种务实及谦逊乃进步的必要条件。
中国经济规模日大,虽说仍是大而不强,但大本身便是资源,故要善用大国优势。例如:(一)要争取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如中国在许多资源产品上都是全球消费前三名的大户,但由于种种原因对定价却影响甚少,故必须找出办法改变这种被动状况。(二)利用国内巨大市场的规模经济,开发更多产品和攻占出口市场,还要更好地利用市场换技术的办法提升利用外资水平。(三)利用全国幅员广阔带来的市场差异,来发挥范畴优势及系统优势的潜力,使能更好地开拓海外不同类型的市场。(四)利用人均虽少但滴水成河的特点,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及智力搞重点突破,在管理及科技水平上抢占战略重地,特别是后金融风暴的发展制高点,如新能源、新材料、新基建及新通讯等领域。
显然,中国经济今后的发展要务是由大变强,为此必须有相应的针对性战略,并清晰定明任务与目标。一是要确立以科技创新及科学投资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二是要深化体制改革。三是要加大人力资源尤其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只有这样才可强化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