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8月24日文章】题:除了“核心利益”,更应强调“共同利益”(作者 美国犹他州立大学政治学系助理教授贺凯)
2010年中国外交上的一个关键词就是“核心利益”,“核心利益”外交出台的背景是中国国力的增长。在国际社会里只有崛起的大国特别强调“核心利益”。虽然每个国家都有“核心利益”,但国家实力的强弱决定了其是否强调 “核心利益”。小国与弱国一般不强调“核心利益”,因为他们害怕没有能力保护“核心利益”。强国与霸权国不愿提“核心利益”,因为他们不愿被“核心利益”所束缚。而崛起中的大国喜欢强调“核心利益”,因为他们希望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
随着经济与军事实力的提高,中国的崛起已成为国际社会的焦点。作为崛起中的大国,中国强调“核心利益”的潜台词,就是希望国际社会能理解和接受中国的正式崛起。
“核心利益”外交的战略目标不应是引发冲突,而是促进合作。虽然实力的增长导致了“核心利益”外交的出台,但其战略意义不应以炫耀实力为目标。作为崛起中的大国,应尽量避免卷入不必要的战争,因为战争可能延缓甚至破坏中国崛起的战略计划。“核心利益”外交的战略目标应当是消除误解,提供信息,促进合作,为中国崛起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并争取时间。
“核心利益”外交有利于中国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国际误解。中国宣示“核心利益”其实是主动提供“私人信息”给美国,这就是与中国合作的底线和基础。中国的“核心利益”外交因此体现了中国希望与美国避免冲突,实现合作的愿望。如果美国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中美之间的合作将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
中国的“核心利益”外交另外一个潜台词就是告诉美国,除了“核心利益”外,中国愿意与美国在其他国际事务上广泛合作。前些日子,中国在伊朗核问题上与美国进行了合作,其主要原因就是,伊朗问题并不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如果“价格合理”,中国当然可以与美国达成 “交易”。但在“核心利益”上,中国是决不会让步的。
核心利益外交的难度在于“核心利益”的界定。由于实力的增长,崛起中的国家往往追求“核心利益”最大化。这是非常危险的。核心利益定义的关键是“核心”,即一个国家不惜以战争所保护的利益。一个国家如果将核心利益界定得太广,无疑会增加卷入战争的危险。台湾、西藏和新疆都是国际社会承认的,没有任何争议的中国领土。因此,防止台独、藏独和疆独分裂国家,维护主权完整无疑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但如果将其他具有争议的领土和领海也都划为核心利益,必将引起地区其他国家的紧张,不利于中国实现和平崛起的战略目标。另外,如果一个国家的核心利益界定的范围太广,其核心利益的可信度也将遭到质疑。这不但影响这个国家的国际形象,也不利于与其他国家达成合作。如果其他国家怀疑这个国家所提供信息的可信度,通过谈判达成合作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
除了“核心利益”,中国外交更应强调与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核心利益”外交仅仅是向外界传达了与中国合作的底线。成功的国际合作,往往都是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中国应在明示“核心利益”的同时,强调与其他国家的“共同利益”,以促进同国际社会的融合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合作。
“核心利益”外交是中国和平崛起战略的一部分,也是中国外交的一次主动出击。外交是原则,但也是艺术。中国“核心利益”外交成功的关键,在于中国是否能有效地向国际社会,尤其美国,传达其避免冲突、追求合作的善意,并通过与“共同利益”外交的结合,减少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的误解与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