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海峡时报》8月23日报道】题:中国以卫星应对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陆地、海洋和天空三方面的研发一直在突飞猛进。但是目前正在进行的一项空间计划将把这些研究捆绑在一起,以打造出更加强大的战力。
与北京高调宣扬的航母计划相比,“北斗”计划的知名度要小一些,尽管其重要性可能更高。这是计划中旨在与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抗衡的一个卫星网络,它将在几乎涵盖所有军事活动的区域范围内大幅提高解放军的作战能力。
中国在本月早些时候发射了由35颗卫星组成的卫星群中的第5颗。这一计划是在2000年最初提出的,定于2020年前完成。一位知情的华盛顿官员说:“我们的理解是, ‘北斗’主要是一个军用系统。”
美国科学家联合会资深研究员伊凡·厄尔里克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能够利用导航和定位系统的(军事)优势是巨大的”。其用途包括军事平台的导航、火力瞄准以及监视与侦察。这一系统对于以网络为中心的作战——即基于网络相连、地理上分散部署军力——也至关重要,尤其利于更好地协同作战。
“北斗”系统目前在与中国正在研制的航母杀手弹道导弹、反舰艇巡航导弹以及瞄准台湾的导弹进行联结方面,效用还相当有限。
与此同时,似乎出现了一种被称为“导航战”的颇为新鲜的动向。美国国防部设有一个联合导航战中心,其使命是保护美国的定位、导航和定时系统,防止此类系统被敌人所利用,并与美国政府的其他部门及盟军进行能力整合。
来自美国政府的消息人士说:“中国人从来没有公开过与此有关的东西。但是我肯定他们对我们的‘导航战’战略了如指掌,对他们来说,对此加以模仿是聪明的做法。”
这表明,解放军很可能拥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新元素作为“北斗”计划的补充,而外界对此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