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广播公司日前发表文章,题为《钓鱼岛纠纷成日本内政痛柄外交祸根》,作者为BBC特约记者童倩。文章摘编如下:
中日纠纷持续到周六(9月25日)仍是日本传媒、舆论最大的话题,而且看来还有向攻击首相菅直人政权和非常警惕中国今后对日发展强硬外交的方向延伸的趋势。
文章说,几乎所有左中右传媒、舆论都认为,既然存在政治判断的因素,那么菅直人政权何以不及时采取行动;而选择在中国周四逮捕四名日本人、周五停滞稀土出口日本的贸易手续这些可能是报复日本的行动后释放船长,给中日两国都留下日本外交屈服的印象。
中国周六凌晨发表要求日本道歉和赔偿的声明,更令日本广泛认识到,外交屈服果然导致中国得寸进尺。各大传媒纷纷以“外交失败”、“屈辱外交”等来形容释放中国船长的决定。
亲中大报《朝日新闻》周六的社论说,释放中国船长是菅直人政权轻率的外交导致要作出苦涩的政治决定。文章说:“这个政治决定给了中国施加压力就能令日本屈服的印象,而且今后就有必须抹去这个印象的必要”,显示忧虑今后菅直人政权为了避忌,难以正常对华外交。
右派报纸《产经新闻》的社论以“释放中国船长把日本贬低到什么程度”为标题,形容释放船长为日本外交种下了千年的屈辱祸根。
不过日本各大传媒都留意到,美国国务院迅速对日本释放中国船长表示了欢迎。美国忧虑中日围绕东海的纠纷长期化会导致地区形势恶化,欢迎日本释放船长的立场不难理解。
但一些传媒也引述美国关注日美安保的人士传出忧虑说,日本这次超法规的应对可能成为今后以此作解决同样问题的先例。前原可能也因这一忧虑在纽约强调:“东海不存在主权纠纷,如果今后日本再遇到同样的事态,日本仍然会采取毅然的措施。”
他对中国要求道歉和赔偿的声明说,没看到详细内容,不愿置评。但他对今后是否修复中日关系的问题说:“外交是外务省处理,但首相官邸作出综合调整,今后怎么做现在什么也没定。”
《朝日新闻》周六说,中日外交对话闭锁中,日本急于修复日美关系,美国也要用加强的日美同盟力量牵制中国。
在日本活跃的中国人学者、日本东洋大学教授朱建荣周六在TBS说,这次事件最大的赢家是美国。
他说,中日两国政府都被各自的国内舆论推向艰难境地,假如中国继续对日采取强硬的外交,那就更把日本完全推给了美国。
朱建荣说,11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日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首脑会议可能是中日修复关系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