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猜疑”有所缓解
【香港《南华早报》1月21日文章】题:良好感觉取代相互猜疑
随着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今天前往芝加哥以便为其美国之行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他和美国总统奥巴马都寻求用新的措辞来形容两国双边关系,称两国关系正在迎来一个“新时代”。
这种明显的良好气氛是否可以推进时常处于脆弱状态的中美关系仍是个未知数。然而,分析人士说,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和迅速崛起的中国之间的“战略猜疑”看上去至少有所缓和。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包道格说:“这次峰会能够举行本身就是成功。”他说:“这就像是准备一件圣诞节礼物,所有的实质性内容在胡锦涛到访之前已经差不多完成了。”
【《今日美国报》1月20日文章】题:一种新的成熟态度
在美国人不时要关注的世界问题中,中国始终是个挥之不去的问题。正是这一点冲淡了人们对奥巴马总统和胡锦涛主席此次会晤所取得总体成果的预期。
两位领导人预计会抵挡住诱惑,而不去迎合来自国内政界的强大压力。他们很可能会对对方国家表示敬意,并承认一个不时令双方感到不快的事实:尽管美中两国注定会发生争吵或不和,但两国已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而且双方都认识到,从长期看,地球上这两个最大的经济体无法在缺少对方的情况下维持本国经济繁荣,而尽管存在诸多缺陷,两国关系或许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成熟期。
奥巴马周二在白宫设私人晚宴,周三还以隆重国宴款待胡锦涛。这种异乎寻常的姿态旨在表明,美国完全把中国当成一个平等的国家。此举肯定会得到所有中国人的积极认可。
【法国《世界报》1月21日社论】题:中美对话的新调门
一个富裕且强大的中国的崛起当然是一件好事,但这种崛起不可能靠一种向往和平的儒家和谐来实现,因此存在着冲突、摩擦、关系紧张。
然而,情况似乎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从南中国海的紧张局势,到台湾或西藏问题,再到人权问题,美国总统并没有用强硬的口气与其客人谈论它们,而后者似乎也完全接受了对两国间纠纷的公开陈述。
美国接受中国“定位”
【西班牙《国家报》1月20日社论】题:中国登上舞台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的访问显示出中国希望作为新超级大国登上世界舞台的愿望。美国已经准备接受中国的这一新定位。这与1979年邓小平访美时形成了巨大反差。从那时起,北京就在世界各大舞台上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时至今日,它已经成为华盛顿最重视和优先考虑的对话者。
这一系列战略的成功,是胡锦涛在华盛顿受到空前礼遇的原因。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银行家”,也因此成为应对国际金融风暴的决定性力量。尽管奥巴马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在公开场合评论中国人权状况的领导人,但他也仅限于谨慎的提醒,而不是直接的批评。奥巴马更希望将两国关系的重点放在合作方面。
中国的外交政策得到了强劲的军事腾飞的支撑。华盛顿知道,胡锦涛的中国已经不是邓小平所代表的中国,美国这个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已经准备与中国分享世界霸权,否则,它就会失去这种霸权。
【日本《每日新闻》1月21日报道】中国去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几乎确定已超过日本,登上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宝座。试图炫耀经济大国影响力的中国与依赖对华出口来拉动就业、追求实际利益的美国之间形成了鲜明对比。
美中两国都不希望两国关系出现混乱。与美苏冷战时代不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美中两国已经变得密不可分。
访问凸显中国底气
【美国《新闻周刊》网站1月20日文章】美中峰会是对两个超级大国力量对比的一次考验。奥巴马总统和胡锦涛主席都非常清楚峰会的利害关系。中方在这次意志和力量的考验中赢得了胜利。原因有二,首先,中国处于较轻松的讨价还价地位:他们要做的只是不退让就行,而华盛顿则必须让对方作出让步。其次,胡锦涛总体上处于要强势得多的地位,因为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速度,而美国经济仍困难重重。
对奥巴马来说,眼下恰恰是着手纠正北京极不公平的经济行为的大好时机。但奥巴马班子设法从来访者手中获得的仅仅是总额大约为450亿美元的新合同。在一些真正重要的经济问题上,胡锦涛基本上避免了摊牌和妥协。
在诸如中国声称对其领土周围的海洋拥有主权这样一些安全问题上,美国手上有牌可打。尽管中国不断增加军费开支和发展技术,但中国的军事实力仍远远落后于美国。
大肆渲染的是人权问题。奥巴马的确在私下和公开场合都提到过这些问题。但是,他并未向北京施加多少压力,因为北京多半会无视这些威胁并且美国方面也清楚这一点。因此,双方在人权问题上都各抒己见,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至于其他一些较为棘手的安全问题,如伊朗和朝鲜问题,中国并未全力以赴地帮助美国应对核扩散。北京不想对任何国家施加压力,这并不是中国剧本的一部分。
【美联社华盛顿1月20日电】自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006年访美以来,他讨价还价的能力加强了,这要归功于中国的“爆炸性”经济增长以及美国遭受的经济厄运。难怪底气十足的胡锦涛在从人民币汇率到中国对朝鲜支持等一系列问题上丝毫没有让步的意思。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国问题专家傅瑞伟说:“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实力比过去强大了很多。中国根本没有对美国让步的意思。”
这与2006年胡锦涛访美时中国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反差。傅瑞伟说,那时候,中国愿意承认“美国毫无疑问是个举足轻重的家伙”。但现在,中国国内正在展开积极辩论:到底中国应当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什么角色?中国是否应把握现在成就未来?
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连奥巴马安排的晚宴都凸显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