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返回顶部 关注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
您当前位置:参考 >参考消息 >浏览文章

媒体给胡锦涛访美打高分

2011-1-24 12:08:47中国承诺网已有0人评论 加入收藏

【法新社芝加哥1月21日电】在访问美国第三大城市芝加哥期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1日会见了商界领袖、学生和当地名流。

随后,胡锦涛结束了此次世人期待已久的国事访问,从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乘机回国。

【马来西亚国家新闻社北京1月22日电】据官方媒体报道,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结束对美国的国事访问,于22日下午回到北京。

新华社今天报道,在访问华盛顿期间,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了会谈,两位领导人一致同意,致力于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

双方还发表联合声明,涉及加强中美关系,应对地区和全球挑战,建设全面互利的经济伙伴关系,气候变化、能源和环境合作等一系列问题。

在访美期间,胡锦涛还会见了美国副总统拜登和美国国会领导人,并访问了芝加哥。

访问取得重要突破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月22日报道】胡锦涛主席21日在芝加哥对300多名华人华侨和留学生代表说,他的美国之行取得了成果。

这是访美的最后一天,胡锦涛看起来比前三天轻松些。他说,这次访美的目的是增进互信、加强友谊和深化合作,访问达到了预期目标。

胡锦涛说,他与奥巴马举行了富有成果的会谈,双方在如何推进中美关系及一些重大的地区和国际问题上达成了“重要共识”。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月21日报道】胡锦涛主席的美国之行是突破性的。21响礼炮、盛大晚宴、签署多项商业协议、发表重要讲话以及现场直播的记者会, 这些活动大致都与中国所预想的一样顺利。

在中国看来,此行旨在达到两个目的:彰显胡锦涛作为大国元首受到应有的尊重;通过胡锦涛访问芝加哥及参观中国企业来凸显中国的软实力,即表明,中国不仅是世界工厂,它还在海外进行投资,并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

美国在峰会前采取了强硬立场,三名高官分别发表声明直言中国需要变革。但从很大程度上讲,和谐气氛最终还是占了上风。两名西方记者向胡锦涛提了人权问题, 胡锦涛胸有成竹地进行了回答。

在中国的网上聊天室里,大多数留言称胡锦涛此次访问很成功。

【美国《华盛顿邮报》1月21日文章】胡锦涛和奥巴马刚刚结束的峰会,无论对中国共产党还是对胡锦涛来说,都是一个胜利。中国现在能在世界舞台上与美国平起平坐。

对奥巴马政府来说,这次会晤比较顺利,在一些困难问题上取得了某些进展。国家安全委员会前高官迈克尔·格林说:“眼下,最为重要的是在中美关系经历了非常糟糕的一年之后,他们为两国关系奠定了基础。”

中国签了可能达450亿美元的购买合同,并在人权和朝鲜等关键问题上表现出了一些灵活性。美国官员认为这是个好兆头。

白宫以21响礼炮欢迎胡锦涛,奥巴马在白宫设晚宴盛情款待。美国新安全问题研究中心的访问学者丹尼尔·克利曼说:“美国承认中国是一个大国,胡锦涛可以把这个成果带回国。”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月22日文章】中国影响力增强,美国统治地位下降,目前这样一种全球调整的平稳进行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胡锦涛对美国的访问正如人们期待的一样成功。

胡锦涛和东道主在一些问题上达成一致,同意在其他问题上各自保留不同意见。会晤的双方知道他们的利益何时重叠、何时冲突。

棘手问题仍待解决

【路透社华盛顿1月21日电】中美两国领导人表明,他们能在首脑会晤中较和谐地唱出二重唱,但中美整体关系更像两支为演奏什么乐曲而争吵的管弦乐队。

让朝韩重返谈判桌是胡锦涛此次访美的最大成就,人们也积极评价中美两个经济大国加强合作。

中美在贸易、汇率及人权问题上的裂痕有所控制,但没有弥合。美国2012年将举行总统大选,因此国内政治问题笼罩着中美关系取得重大突破的前景。

布鲁金斯学会专家埃斯瓦尔·普拉萨德说:“中美峰会主要谈的是合作以及长期的共同利益,但没有明确探讨如何化解短期利益领域的纠纷。”

曾任小布什政府安全顾问的叶望辉说,一旦出现任何新的紧张局势,如朝韩关系紧张,中国与美国或其盟友韩日在海上发生争端,或美国提出新的对台军售方案, “我们又会回到现实”。他提醒说,朝鲜仍是最大的未知数。

【美国《时代》周刊网站1月21日文章】奥巴马和胡锦涛都不遗余力地宣称美中能在未来和平共处,共同繁荣。

一些美国官员希望去年的对抗已成过去,但美国高官担心,随着美中都在为权力过渡做准备,未来两年可能出现更多对抗触发点。打算把就业问题当作竞选重点的候选人会在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的问题上找到攻击目标。美国商会的迈伦·布里连特说:“中期选举时有一段时间,许多竞选活动中出现了关于中国的负面广告,而支持与中国接触的人受到指责。”他预计在即将到来的总统大选期间这种情况会更严重。

中美领导人竭力使两国关系显得健康向上。但要阻挡强大的对抗潮流,光说好听的话是不够的。

【德国之声电台网站1月21日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黎安友认为:“胡锦涛访美最成功的方面是推动了中美经济关系。”

但中美间的问题并非就此得到了解决,比如双方的联合声明虽然涉及台湾问题,但对最敏感的“对台军售”只字未提。如果说中美在经济议题上妥协合作的意愿还比较高,那么在军事领域就完全让人无法乐观。

在胡锦涛访美期间,美国前驻联合国大使约翰·博尔顿在《金融时报》发表文章,猛烈抨击奥巴马对华政策软弱,警告中国不要将奥巴马的态度当成美国的普遍民意,否则今后可能“付出代价”。

中美关系趋于务实

【新加坡《海峡时报》网站1月22日文章】关注本周美中峰会的亚洲领导人,可能为美中关系出现的更为务实的论调松了一口气。

对亚洲来说,最好是美中关系既不要处于不切实际的高点,也不要跌至具有破坏性的低谷。一些令人鼓舞的迹象表明,华盛顿和北京正朝这样的方向努力。

本周,奥巴马和胡锦涛在会谈中以更为务实的论调谈论两国关系。奥巴马说美国希望推进建立在“合作与友好竞争”基础上的美中关系。胡锦涛则呼吁美国从长远角度看待中美关系,不要受某一事件的影响。

两国还发表联合声明,阐述了对未来双边关系的展望。该声明的关键词似乎是“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这一表述不如先前“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 那样引人注目,也不像“两国集团”那样野心勃勃。不过,经历了中美纷争不断的一年后,一直紧张关注两国关系动向的其他国家终于可以暂时不那么提心吊胆了。

【德国之声电台网站1月21日文章】题:“胡奥会”后的中美关系:也无风雨也无晴

21日,胡锦涛结束美国行。与初次访美相比,这次的规格显然高了不少。450亿美元订单让中美经济界皆大欢喜。

在当今的世界格局下,中美在众多议题上必须采取合作的态度,但两国又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上分歧明显。因此中美互动只能采取“就事论事”的实用主义策略。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专家凯利·布朗指出:“中美都认识到持续争执没好处。这次双方尽了很大努力,让胡锦涛的美国之行圆满成功。”

【《日本经济新闻》1月22日文章】美中两国该如何修补关系?从美中联合声明可以看出两国政府的良苦用心。声明指出,“两国领导人认识到,中美关系既重要又复杂”,看来两国元首已认识到两国关系密不可分。

14日,希拉里在发表演讲时强调“不存在两国集团”。奥巴马政府就此公开表态还是第一次,这等于明确宣布今后将继续与中国竞争。但美中都不想把事闹大。两国关系今后可能会朝着接近美苏冷战时期危机管理的方向发展。重要的是,双方为守住各自的势力范围,都会构建大范围的同盟关系。不过,与美苏关系有着本质不同的是,美中已在经济上确立了高度依存的关系。

关键字:
作者:admin 来源:参考消息
0% (0)
0% (10)
上一篇: 中美关系进入“新的成熟期”
下一篇:中国大国地位赢得美方尊重
0
 
合作伙伴: 承诺返利商城 幸福联盟 百度搜索 谷歌搜索 今日新疆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