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9月12日报道】题:受商业利益推动中国电视与网络大发红娘财(记者 沈泽玮)
中国目前有1.8亿适龄单身男女,剩男剩女的个人感情问题,已成电视红娘和婚恋市场的一大商机。不过,大多相亲节目为拼收视率而走综艺化路线,能发挥多大的相亲功能是个大问号。
在中国随便打开电视,都能看到一大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幸福来敲门》、《爱情连连看》、《我们约会吧》等等,想像中羞涩腼腆的男女相亲活动,在电子媒体的包装和炒作下,摇身成了男女大胆表白的娱乐节目。另有节目组看准中国传统相亲逃不脱父母干预,还推出了“带着妈妈去相亲”的节目。
其实,上世纪90年代中国曾掀起电视红娘热,知名节目包括北京电视台打造的《今晚我们相识》,湖南卫视的《玫瑰之约》等,在高峰期全中国还有近30多档相亲节目。不过,因为竞争太激烈,这一类节目的收视率难维持在高点,最终难逃停播的命运。
2010年,在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的带动下,电视红娘热又涌现了。24位女嘉宾和一位男嘉宾在主持人的引导下,激出精彩的议题交锋,抓住观众的口味也增强节目的娱乐性。
不过,《非诚勿扰》倡导的是“只创造邂逅,不包办爱情”,参加节目的嘉宾更多不是找结婚对象,而是要表演和博出位,也有分析指好些嘉宾可能都是“托儿” (特意安排)。想要寻找婚恋对象的人,对电视红娘也略有迟疑。
在北京居住的河南人徐萍认为,相亲更能找到一个门当户对的对象,可以更好地照顾婚姻中现实和物质的一面,不过对于电视相亲,炒作成分多些,从来没想过要参加。她受访时质疑:“女嘉宾个个那么漂亮,条件很好,怎么找不到对象?”
《非诚勿扰》曾成功制造“宝马女”的话题,该节目一女嘉宾被男嘉宾询问:“你愿意和我一起骑自行车逛街吗?”结果该女回答:“我更喜欢坐在宝马里哭”,制造了相亲女多为拜金女的社会议题。因为女嘉宾谈话劲爆,新华社和《人民日报》曾同时发文笔伐声讨相亲节目太过低俗。
情感专家苏芩指出:“电视节目就是节目,跟相亲没有任何关系,虽然它们号称是服务类节目,但实际上一点都不服务,更多是一种娱乐路线。中国女孩子其实也没有那么夸张,择偶要求不是这么不讲理,那个宝马女孩也很多时候做节目还是坐公交车去的。”
相亲只被当做是电视节目的噱头和法宝,它又能为多少男女牵成红线呢?据报道,有网友算过账,以《非诚勿扰》为例,自去年1月开播以来,每期有24位女嘉宾和大约5位男嘉宾登场,现场成功牵手的男女超过100对,但结婚的只有1对。
不管是真相亲还是假相亲,电视节目收视率稳增不降,才是节目组要的。而电视相亲节目长期受观众青睐也带旺了婚恋网站,两者联手搞活动,达到互惠双赢的效果。
据报道,中国一个相亲网站的CEO说,中国每年有2000万的单身男女成为婚恋网站的潜在客户。2010年,已经为“找对象”在婚恋网站付费的人数就达到 300多万,哪怕仅按看信费用的中间值计算,2010年单身男女便有近10亿元人民币花在婚恋网站“找对象”上。
不过,由于新式婚介市场还未很好地规范化,其中的配对运作无法尽善尽美。近日,就有一相亲网站被几十位女会员集体诉讼,指网站对会员审核流程不严,令当事人感情受骗。即使不注册成为相亲网站会员,任何人都能通过网站的搜索,瞄过部分男女会员的基本资料和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