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93岁的胡敬瑗老人躺在病床上,在旁边的病床上,躺着刚刚停止呼吸的老伴。胡敬瑗老人努力地侧过脸,望着与他相伴73年的老伴,直到老伴被推出病房,一滴泪从眼角滑落。就在胡敬瑗老人安排完老伴后事的第五天,他也安然离世。
按老人儿女们的说法,老人走得很安心,他终于如愿完成 “不求同生,但求同归”的最后心愿。“父亲一直有个心愿,就是希望能‘走’在母亲后面,因为他不放心,怕我们照顾不好母亲”。
守望老伴离世
胡敬瑗老人和妻子苏齐眉今年90岁,他们1934年结婚,相濡以沫生活了73年,一生育有6个儿女,五世同堂总共有48口人。
老人生前住在乌鲁木齐市苇湖梁街道昌盛祥社区。昨天,记者来到老人生前的家。
说起父母的恩爱,老人的二女儿胡韵琴说:“从记事起就没见过父母红过脸。母亲脾气好,为人随和,又能吃苦。父亲是名中医,因为母亲生前多病,这些年来一直是父亲亲手抓药照料母亲。”
6月29日上午,近期身体状况一直不错的苏齐眉突然发起高烧,这让儿女们多少有些意外。因为几十年来,母亲虽然患有肺癌、心脏病、小脑萎缩等疾病,而且自从2001年开始就卧床不起无法说话后,在父亲的细心照料下,母亲的病情一直比较稳定。相反这段时间,儿女们更担心生病的父亲。
5月3日,胡敬瑗老人因消化功能失调住院,但6月10日,老人却强烈要求出院。临出院前,医生曾说“老人可能日子不多了”。
6月30日凌晨,苏齐眉老人依然在发烧,心急如焚的儿女们在征得胡敬瑗老人的同意后,把两位老人一齐送进了附近的医院,并安排在同一间病房里。
“医生们都忙着救治母亲,我们都担心地围着,但我看到父亲虽然不能动,但他似乎将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耳朵上,捕捉着任何一条关于母亲的信息。”胡韵琴说,医生一说起母亲的病情,父亲就会突然一动,眼睛转向医生。
6月30日清晨5时40分,始终处于昏迷状态的苏齐眉老人停止了呼吸。当儿女们轻轻将母亲的死讯告诉胡敬瑗老人时,一直躺着不动的老人吃力地侧过头,望着老伴。此时,家人正在给老人擦洗身子、穿寿衣。孩子们动作很轻、很慢,胡敬瑗老人就那么一直看着直到穿戴妥当的老伴被推出病房。胡韵琴回忆说:“当再也看不到母亲的身影时,父亲的眼角突然流下了一滴泪。”
病卧床头两相望
苏齐眉老人的去世给儿女们很大的打击,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病中的胡敬瑗老人与老伴最后一次的交心话几天后竟然应验了。
胡韵琴说:“自从6月10日父亲出院后,因为两位老人都卧床不起,为了方便照顾老人,我们只好把他们安排在斜对门的两间房子里。但他们都靠床外侧睡,因为这样可以互相看见对方。我们总能看到父亲歪着头看母亲,这时母亲也正探着头看着他。”胡韵琴说,父亲虽然不能动,但他通过这种方式监督儿女们。
6月16日,胡敬瑗老人突然要求儿女们把老伴推到他的房间。见到老伴后,他紧紧地握着老伴的手说:“你可能要先走了,你等我,我安排好你的后事就跟你去,你一定等我。”听完这句话,苏齐眉老人点点头,使劲摇了摇胡敬瑗老人的手。
在儿女们的眼中,身为医生的父亲对母亲的呵护近乎溺爱。他细心照料老伴,从不让她受半点委屈。苏齐眉老人睡觉时经常占据大半张床,但一旁的胡敬瑗从不抱怨,他总是悄悄地移到床角,甚至悄悄地睡到地上。苏齐眉老人生病卧床后经常大小便失禁,把床单弄得脏脏的,但胡敬瑗老人从不嫌弃,二话不说就给老伴擦身子,洗床单。
只要是老伴爱吃的东西,胡敬瑗老人就会给老伴留着,他知道老伴喜欢吃的每一样东西。老伴每天吃的饭和水果都由胡敬瑗老人亲自安排,吃的中药由他亲自开方,甚至细到几点吃什么,他都安排得清清楚楚。
有一次,胡韵琴特意买了母亲爱吃的桑椹,但很快就被母亲吃完了,胡敬瑗老人就让小孙女再去买。但因为那时桑椹刚上市,小孙女一连跑了两天也没买到。胡敬瑗老人生气了,骂了这个平时最疼爱的小孙女。老人的这一举动让一家人慌了神,全家出动去买桑椹,直到看见买回的桑椹,老人才不再发脾气。
胡韵琴说:“以前,每次母亲吃饭前,父亲都要亲自尝味道,然后才端给母亲吃。他知道母亲喜欢吃羊肉汤,他每天都亲自调制汤料。父亲住院后,我给母亲做羊肉汤,但母亲不怎么吃,她说味道没有父亲做得好吃。”
好好送走老伴才闭眼
老伴去世后,胡敬瑗老人躺在病床上不肯吃饭。事实上,从老伴发烧的前一天起也就是6月28日,他就不愿再进食了,只是偶尔喝点水,精神也更加不好了。因为要等陕西老家来的亲人,儿女们原定5天后,也就是7月4日出殡。当大家征求老人的意见时,胡敬瑗老人用手做了个“7”的手势,儿女们百思不得其解。看着儿女们不明白自己的意思,老人一急,含混不清地说了3个字“星期五”。儿女们这才明白老人的意思,原来老人是想在7月6日星期五为老伴出殡,那天刚好是“头七”。
明白了老人的意思,儿女们开始准备。因为胡敬瑗老人和老伴曾多次交代后事从简,所以,儿女们全部佩戴了黑孝。可没想到,胡敬瑗老人却不满意。“他指着我们戴的孝总摆手,我们猜了半天,才明白父亲要我们戴 ‘白孝’”。
但儿女们不知道该怎么佩戴“白孝”,7月3日下午,他们拿白布系在腰间去问老人的意见,老人摆摆手,又指指头,儿女们边猜边改,但老人依然不满意,结果大家在医院和家之间奔波了一下午。最后,一大家子几十口人每个人该戴什么样的孝,什么形状、什么颜色,老人都一一过目。胡韵琴说:“虽然父亲不能说话,但那天下午他特别精神。”
安排完老伴的后事,当天晚上,胡敬瑗老人睡得特别踏实。平时一个晚上都要醒几次,但那天晚上,他一次都没醒,直到7月4日清晨6时40分安详离世。此时,距老伴过世只有5天。
恩爱老人感动众人
7月6日,两位老人的葬礼在南郊公墓举行。两位老人的恩爱感动了公墓的工作人员,该公墓负责人特意把老人安排在最大的厅,为两人同时举行追悼会。
老人的大儿子胡德斌说:“父亲自幼丧父,随他的母亲过着艰辛的生活,这让他深刻理解作母亲的艰苦。1960年,父亲独自来新疆谋生,留下了母亲和我们,直到1970年,一家人才团聚。”
胡德斌说:“对于母亲,父亲更多地是一种深深地歉意和感恩。父亲生前常说,母亲为这个家付出了太多,他会用一辈子来报答母亲。”
日记摘要
老人日记句句透关爱
昨日,胡敬瑗老人生前的日记满载着对老伴的爱护。以下为部分日记内容:
2006年6月27日 今天你妈妈拉肚子了,可能是吃杏子太多了,以后给她吃东西一定要有节制。
2006年12月9日 今天你妈妈尿床了,可能是喝水,吃西瓜了,以后晚上尽量少给她喝点水。
2007年3月10日 我今天感到头晕、咳嗽,可能自己快不行了,我走了以后,你们姊妹几个要轮流照看你妈妈,不能雇个保姆就行了,那你们就是造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