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返回顶部 关注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
您当前位置:采访 >名家采访 >浏览文章

地产大亨——潘石屹的传奇创富人生

2011-9-2 8:26:44中国承诺网已有0人评论 加入收藏

(十六)分家后继续各创辉煌的万通六雄

2005年,地点东方君悦酒店。

 

6个分家十年的兄弟再次聚在了一起,这也是他们分家后十年来的再聚首。

 

关于此番江湖重聚,潘石屹在博客上写道,“谈到很晚,大家也吵得精疲力竭了,就各自回家,洗洗睡了。”

 

而已经离开房地产做了风险投资的王功权,算是万通六兄弟中唯一文人影子挥之不去的人,他的另一身份是北京词学会的副会长。当天王功权写了一首词《临江仙·万通六合伙人重聚步罗公韵》。

 

携手扬浪商海里,风流几度争雄?华光艳朝染长空。纶斤飞卷处,猎猎万旗红。十五春秋似弹指,戏笑雨雪霜风。东方君悦庆重逢,中年情正好,苦乐一杯中。

 

继续留守万通、再闯奇迹的大哥冯仑

 

当年,万通分家后,6个兄弟走了3个,冯仑不能不难过,但他将这称为成长的代价。“我们选择了江湖方式进入、商人方式退出”。

 

此后,潘石屹的现代城一炮打红,易小迪又把阳光100做成了楼市新星,加上其他万通人开发的项目,在北京房地产市场上,“万通系”声名鹊起,万通本身却被笼罩在“万通系”光环的阴影下,市场上开始流行起万通不行了的说法。

 

“第一次成功往往是下次行动的陷阱,而跨越陷阱很难”。万通也末能幸免。继新世界广场项目之后,万通做的是发展大厦,却比较吃力,好在后来成功地转让给国航。接下来是开发“理想世界”,产品仍是写字楼。当时北京的写字楼市场开始逆转,因此这一项目压住了大量的资金。与此同时,万通犯了一个惯性决策的失误:看着别人在东边搞赛特、燕莎,很红火,万通也在西边搞了个高档的万通新世界商场,不料人气久久不旺,经营很不理想,当时万通人承担了很大的压力。

 

在这种压力下,经过周密的市场调研,万通将商城改为北京档次最高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没想到,这一大胆的创新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邯郸学步,必死无疑。”冯仑总结了经验教训,提出了“不重复自己”的策略。1995年底,在房地产开发公司热衷于开发写字楼时,万通掉转马头,发动了万通在北京的第二战役——住宅战役,开发高档住宅市场。冯仑说这样的定位是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之后做出的判断,“国内的土地制度,国家的住房保障制度,高档住宅巨大的利润空间及良好的抗跌性是万通选择高档住宅的原因。”

 

冯仑很早就通过朋友认识了柳传志。虽然没和柳传志做成生意,柳传志却在无意之中帮了冯仑一个大忙。那天,冯仑在从香港回北京的飞机上碰到了柳传志,两个人一路聊天,柳传志谈到自己要买房子,冯仑告诉柳传志,万通刚好正在中关村建万泉新新家园,希望柳传志过去看看,柳传志过去一看,就相中了。柳传志住进万泉新新家园的消息在中关村不胫而走,中关村人在1999年以能买下万泉新新家园的房子作为自己成功的象征。这种心态造成万泉新新家园的房价猛涨,越涨越有人买。

 

在成功运作万泉新新家园等几个项目之后,冯仑又和王石、任志强、卢铿等人共同发起“新住宅运动”,成立了一个房地产界的策略联盟机构——中城房网。这是中国首家触网的房地产商。1999年万通地产推出创新业务——万通筑屋,由此将万通地产的创新观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峰,并且雄心勃勃“要做中国最大的独立住宅供应商”。

 

冯仑总说,“伟大是熬出来的”,他认为对信念的执着不是靠一时的小聪明。在遇到困难时,多数人是再选择而不是将原来的选择坚持到底,“成功者与常人的差别并不是智商而是一种毅力。”万通的这种毅力既基于对传统房地产开发商和行业的理性判断,也基于创业者的经验和创业者的性格——非常固执,“这种固执会产生一种力量”,使人勇往直前。

 

2004年,一向积极学先进的冯仑再一次引领手下部将大手一挥,以3.08亿元卖掉了万通实业27.8%的股权,请进第一大股东天津泰达。冯仑对此很开心,说他的心愿——“学先进、傍大款、走正道”,至此如愿以偿。

 

其实,早在90年代冯仑就为万通设计了资本社会化、公司专业化和经理职业化的制度,但“在行动和操作上却迟疑了”。冯仑没说为什么迟疑了这么多年,但他显然已意识到,人比制度更重要,光有制度,没有与之配套的文化还是不行。万通的革命,首先要革自己的命,把自己装进制度里去。冯仑夸张地说,要“消灭冯仑”。

 

万通终究要逐步适应离开冯仑的日子。

 

转身风险投资的王功权

 

1995年,万通集团已发展到了一个高点,此时的王功权动从万通集团总裁位置上退了下来,来到了美国。

 

“如果说1988年我离开政府部门投身商界是我人生的第一次转型的话,这个时候,对新生活和新知识的渴望,让我有了对人生第二次转型的渴望和冲动”,王功权这样解释当年的举措,那一年王功权34岁。

 

在美国期间,万通公司(美国分公司)负责人给王功权介绍认识了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美国中经合集团董事长刘宇环,当时美国硅谷互联网正处于最火热的状态,风险投资成了最热门的话题,而王功权也在这里接触到了一个完全全新和陌生、但却充满挑战和刺激的世界。

 

事实上,王功权在做万通集团总裁时,就曾经和冯仑一起决策投资过中国民生银行,收购过长春华联上市公司、武汉国际信托投资公司,98年王功权应IDG投资合伙人、中国区总裁周全的邀请,加入了IDG投资。

 

王功权在IDGVC六年投资的项目有易趣、3721、金融界、万网、框架传媒、中华学习网等,而其中金融界和框架传媒是被他认为最得意的投资。

 

此后,王功权在风险投资行业一直继续着自己新的事业。

 

创造阳光100奇迹的易小迪

 

在六雄中,易小迪最先认识的是冯仑。1988年底,他从人大研究生毕业后找工作,而冯仑的海南省委体改委正在招兵买马,给人大的毕业生发来了一纸信函。易小迪凭着这纸信函,找到了当时冯仑在党校的单身宿舍,正在病卧中的冯仑,对易小迪说了海南的一些情况。他劝易小迪不要在体制内找前途,而是要跳出体制找前途。对于易小迪来说,这种时髦的说法非常新颖,而年轻的冯仑和易小迪以前见过的那些领导绝不一样。冯仑就像是一个和蔼的兄长,充满了朝气、而且思路开阔。冯仑经常能跳出一个问题来考虑问题,这是他的一个思维模式。他一下子就打动了易小迪。

 

万通六雄分家之后,95、96年是易小迪的困难时期,当时的他,面对了很大的思想压力,他所经手的百货公司倒闭了,涉及到一个还钱的问题。这笔钱可以通过一些技术层面的操作不还了之,然而,当时很困难的易小迪认为这是一个简单的诚信的问题。钱必须要还。回头看去,易小迪说,如果当时贪图利益,今天,银行再给自己授信的时候,追溯过去的历史,他就不会有今天。他强调,要以平常心来对待。只有我们自己是公司倒闭最大的受害者,别人才有可能会原谅你。如果挺过了,成功了,我们就是最大的受益者。

 

在97年九十月份期间,易小迪在突然之间觉得自己的思想开始有了质的飞跃。

 

1998年, 易小迪投资北京现代城1号公寓,开发南宁欧景庭园住宅项目。 1999年开始阳光100置业集团董事长,阳光100在短短几年之间遍布全国10大城市,项目总数达到15个,迅速使其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房地产连锁品牌之一。

 

阳光100的成功为易小迪带来了诸多荣誉。他先后获得了“2002年度中国楼市推动力人物”、 “中国房地产卓越贡献100人”、“2003年度北京房地产创新人物”、 “2003年度中国房地产十佳产业推动力人物”、“2004年十大地产影响力人物”、获“2004居住改变中国十年影响力人物”、获“2004中国房地产十大风云人物”、2004京城楼市年度人物风云榜“影响力人物”、“2004中国房地产年度人物”等称号。

 

王启富由国际贸易向地板行业等木业领域进军

 

尽管万通当年分家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冯潘二人经营理念上的不同,但是首先揭开矛盾之锅的,却是王启富。谈及往事,王启富依然是性情中人,不回避问题,不推卸责任。

 

在当时的中国,深圳和海南是改革的两朵奇花,而与深圳的特殊窗口只能不同的是,海南有着更多自由的意味。搞窗口需要一定的权力,而不需要边防证的海岛,则成了贫寒子弟和胆大妄为者的聚集地。毫无疑问,王启富属于后者。

 

分家后,王启富则由国际贸易向地板行业等木业领域进军。

 

目前,王启富担任海帝集团公司董事长。强化地板领军人物,地板企业联盟首届主席,在地板行业颇有知名度及影响力。是林产工业协会、木材流通协会等地板专业协会常务理事,获2003—2004年度地板行业风云人物。

 

刘军——从事农业项目

 

在万通分家之际,刘军是唯一一个敢坐在桌子上,指着冯仑的鼻子对他咆哮的人。也只有他可以公开地表达,分家之后万通要对他下面的兄弟有所交代,必须要有饭吃。

 

刘军的直率和性格之鲜明,由此可见一斑。论城府和聪明,刘军不是六雄中最强的,但若论义气和性格,刘军则有大将军之慨,令人过目不忘。——这个军人家庭出身的四川人,男人的性格轮廓是六雄中最鲜明和突出的,有一种成熟男人的质感。

 

若论城府和聪明,刘军不是六雄中最强的,但若论义气和性格,刘军则有大将风范,让人过目不忘。

 

与易小迪做事举重若轻不同,刘军说自己做事的风格是举轻若重。他一直想做实业,其他众雄是渐渐换去草鞋,穿上皮鞋,而独有刘军则是重新把草鞋穿起,重归农业高科技投资,做自己想做的事。他在四川从事农业项目,尝试着农业产品的产业化,做着果蔬保鲜、储藏加工和营销的买卖。

 

他在四川从事农业项目,尝试着农业产品的产业化,做着果蔬保鲜,储藏加工和营销的买卖。

 

谈笑中,时间已飞逝,当年的追梦热血青年,当年海南江湖结义、共闯商海、创造财富奇迹,再到万通分家,再到各自新的辉煌,一切都是那么近,又是那么远。

 

一段中国营销的传奇故事!

关键字: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承诺网
0% (0)
0% (10)
上一篇: 多才多艺 大智若愚——记著名诗词作家、音乐家 王伟中
下一篇:山水寄情踽之梦 回归人文自天然 ——记山水画家李胜林
0
 
合作伙伴: 承诺返利商城 幸福联盟 百度搜索 谷歌搜索 今日新疆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