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返回顶部 关注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
您当前位置:采访 >名家采访 >浏览文章

地产大亨——潘石屹的传奇创富人生

2011-9-2 8:26:44中国承诺网已有0人评论 加入收藏

(十一)将时尚进行到底

潘市屹是北京房地产界最早玩概念的人, 他推出的SOHO概念(Small Office/Home Office、小型办公室/家庭办公室)成为了一时关注的焦点,当然这其中批评着甚多,曾有人著文说“SOHO、SOHO,你瞒谁?”,但是潘石屹却借力打力,大搞“危机***”,把这些批评意见收集编成一本装裱精美的书出版,书名为《投诉潘石屹,批判现代城》;同时,还在业界破天荒提出“无理由退房”。这一下,SOHO反而变得炙手可热,好像如果谁不SOHO谁就不时尚了。

 

于是,当潘石屹的SOHO在北京做起来之后,国内有30个左右的楼盘都在“克隆”SOHO这个题材,步潘后尘,跟风赚钱。作为一个全新的住宅产品,SOHO产品不仅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还引发了国内地产界的一种跟风潮流,据潘石屹自己讲,国内有30个左右的楼盘在SOHO现代城成功之后都在借用SOHO这个题材。

 

将SOHO概念进行到底

 

潘石屹作为SOHO概念的首创者,自然对自己的这个概念更加情有独衷,将SOHO进行到底。

 

为了给公众和社会一个清晰、明确的印象,潘石屹放弃了“现代城”而选择了“SOHO”作为公司的灵魂和卖点。

 

2002年3月,潘石屹把公司名称红石公司改称为SOHO中国有限公司,把公司网站改为SOHOChina,把公司内部报刊改为了《SOHO小报》。

 

此外,潘石屹极尽所能地将公司的每一个对外的产品都叫成了SOHO,建国门外开发的新楼盘名称都命名为建外SOHO。

 

2004年3月29日,SOHO中国以10亿元收购华远尚都国际中心的二、三期,命名为SOHO·尚都。

 

至于为什么这样做?潘石屹认为,只有这样,才能集中公司所有的精力和资源于一点上,发全力于SOHO 一个焦点,才能在社会上爆发,才能深入人心,于是"SOHO"已经从公司的一个产品提升为公司的品牌,而认可的人越来越多,在北京乃至全国都已经叫响了。

 

SOHO这个定位出来之后,当时地产界的名人任志强写了一封12000字的长信来批判,社会上很多人也不接受,就连潘自己公司的人都没有底气了,有一些人对他说,咱别叫SOHO了,外边的人这么不接受,又叫不顺口,一会儿是SOHU(搜狐)了,一会儿又是SOGO(商场)了。潘执意这样叫下去,结果,SOHO这个名字叫到今年是第五年,认可的人越来越多,在北京乃至全国都已经叫响了。

 

这种将SOHO进行到底的做法也带给了潘石屹巨大的经济效益。

 

2002建外SOHO以年总销售额24.13亿的佳绩名列榜首,成为全国销售额最高的单个地产项目。

 

将地产艺术进行到底

 

目前,中国处在经济大发展时代,而中国也同样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建筑时代。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个建筑时代到处充斥着垃圾建筑,这样的现象也引来了社会各界以及广大公众的指责。

 

潘石屹挺身而出,提出“中国的建筑时代 留下建筑精品”的理论,大声疾呼,我们不要辜负这个建筑时代,要留下时代的建筑精品,不要留身后骂名。

 

因此,潘石屹十分注重同建筑师和艺术家们的合作,不断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也努力打造有品位的地产。

 

建外SOHO——北京CBD内最大的高档项目之一

 

夜晚经过北京建国门外大街上的国贸时,没有人能错过路边的“建外SOHO”,它像灯塔一样点燃了北京的黑夜,正如潘石屹和张欣两夫妇每次推出的新项目一样,吸引了世界各地媒体的眼球。

 

由日本著名建筑师设计的建外SOHO,是一组通体透明的建筑群,风格简洁明朗,然而走进里面,才遇见建筑师对细节的偏执:

 

弧形和直线的走道容许不同角度的风景;每栋建筑以不同角度站立;暴露在外的地底网球场懂得表达空间;开放式的落地窗,三楼的私家走道,住客能看人也被看,同时保持着一种安全的距离;20个双层花园,16条小街,300家店铺,外人也能享用,这是多层次混合式的空间。楼里可供商住的单位也打破了传统三室一厅的概念,完全是开放式的空间,让业主自由发挥。

 

长城脚下的公社——建筑艺术,私人收藏

 

1997年,潘石屹及夫人张欣请建筑师张永和设计建造的乡间别墅,张欣亲自参与修改方案,亲自选材料,亲自监工,在北京怀柔山里边,“在一个能看到风景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大房子,取名山语间。房子建好了,很多朋友都被邀请去参观,被京城建筑界誉为当代建筑的实验品,也成为1999年北京UIA国际建筑师大会与会者参观的建筑之一,由此潘石屹与张欣更多地介入当代艺术。出于商人天生的敏感,潘石屹琢磨,能不能做一批山语间给北京希望拥有乡间别墅的人。这是“长城脚下的公社”最初的设想。

 

当最终在延庆水关长城附近的山里找到了地,潘石屹却跳出了商人的位置,换了个角度,能不能请世界优秀的建筑师,设计一个建筑师走廊。长城的独特中国文化符号加上国际建筑师的世界语言,这本身就能让老潘兴奋一阵子。

 

由张智强、坂茂、崔恺、严迅奇、简学义、安东、隈研吾、堪尼卡、陈家毅、古谷诚章、张永和、承孝相等12位亚洲建筑师设计的“亚洲建筑师走廊”启动,项目最终被命名为“长城脚下的公社”,2002年,“长城下的公社”应邀在威尼斯双年展第八届国际建筑展上展出。

 

这个项目的策划人和投资人张欣女士“因其大胆的创新精神,积极推动12名亚洲建筑师设计建造出极富当代精神的私人住宅”而一举荣获威尼斯双年展“建筑艺术推动大奖”。

 

同时,用木材和硬纸板制作的参展模型也被法国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收藏,这是蓬皮杜艺术中心收藏的第一件来自中国的永久性收藏艺术作品。这个公社不但为他们夫妇俩人获得了一个国际建筑大奖,还为他自己树立了一个前卫艺术建筑发展商的雅号。

 

这成了他们夫妇的私人收藏,从建筑艺术价值的角度考虑,这将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商业价值角度看,这件作品无疑会给他的公司带来难以估价的关联效应。

 

“长城公社”在2002年的10月开始接待住客。是艺术品就得有自己特别的身价,一宿的代价是1000美元。谁也不能对此有什么异议,因为你是住在艺术品中。

 

除了地产艺术的时尚概念外,潘石屹还提出着一系列吸引眼球的商业概念,从1999年底现代城第一座公寓入住时推出“无理由退房”到后来发出的“绿色承诺”,再到后来的“年息10%的无理由退房”。

 

这些商业概念和他的地产艺术概念一样,在同行的口口诛笔伐之后,潘石屹又赚足了眼球,同时销售颇丰。

关键字: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承诺网
0% (0)
0% (10)
上一篇: 多才多艺 大智若愚——记著名诗词作家、音乐家 王伟中
下一篇:山水寄情踽之梦 回归人文自天然 ——记山水画家李胜林
0
 
合作伙伴: 承诺返利商城 幸福联盟 百度搜索 谷歌搜索 今日新疆网 更多